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生物
按教材浏览: 北师大版 部编版 各版通用 沪教版 鲁教版 其他版本 苏教版 未知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 语文版
最新资源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 学写故事教学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
2024年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年第22课《礼记》二则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年第21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表格式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教案
当前位置:主页>初中语文>初二语文教案>>>12.我的母亲导学案详细

12.我的母亲导学案

名称 12.我的母亲导学案
类型 学案
学科 语文
大小 140 KB
格式 doc
年级 初二|八年级
教材 苏教版
上传 admin 审核 admin
时间 2017-09-12 10:26
点击
评价 ☆☆☆☆☆
十二 我的母亲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学习目标】
1.理解真挚深沉的母爱。(重点)
2.学习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的方法。(重点)
3.品味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难点)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邹韬奋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给予邹韬奋的却是影响他一生的启迪。邹韬奋后来说:“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邹韬奋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更将对母亲的深爱化为对整个民族与人类的热爱。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原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瞥见(piē)  惺忪(xīng sōng)  呜咽(yè)
女红(gōng)  万籁俱寂(lài)  憧憧(chōn?)
3.理解词义。
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
惺忪:形容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蹑,放轻(脚步)。
娓娓动听:健谈而且感人。娓娓,形容谈论不倦或言谈动听。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循循,有步骤的样子。诱,诱导、教导。
饮泣吞声: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
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
新课  标 第 一 网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能说说课文可分为哪三个部分吗?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第3-6段),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第7-8段),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明确:①元宵母亲背“我”赏灯;②讲述故事情感丰富;③儿子受罚母亲落泪;④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2)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①读了母亲背“我”赏灯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②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③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④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除了表达对母亲的早逝感到无限的痛惜之情外,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除了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痛惜之情外,还表达了对旧社会的谴责和憎恶之情。可以说在旧社会,像“母亲”一样的千千万万个女性之所以被无情地埋没、吞噬,就是旧的社会制度的存在。因此在文末作者揭露出旧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根源,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二)深层探究
(1)赏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明确:语言细腻、真挚、深沉,蕴含着母亲既期待儿子成才又为儿子受皮肉之苦而刺心痛苦的矛盾心情。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ttp:// www .xkb1.com
①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②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③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明确:加点的字不能去掉。
①“还”既说明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时间过程,同时又能充分突出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留给“我”的印象之深。
②“才”字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痛惜之情。
③“必”强调“一定”,突出母亲感情特别丰富,善于讲故事,善于影响别人。
(3)《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试比较二者有何不同。
明确:《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选取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来表现母爱。前一种写法更容易在人的脑海中定格,形成清晰的印象,更容易使人动情;而后一种写法则更容易使人形成整体的印象,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人物,更有立体感。
(三)写法探究
前三个生活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从“两三岁”到“十岁”,而第四个片段却又回到“八岁”时,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首先,从内容上看,上几段主要写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她的才干,而第四个片段则主要是写“我”看到母亲深夜劳作不休时的歉疚和激动之情,意思上更进了一层;从写作角度来看,第四个片段在塑造母亲形象上侧重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受来衬托母亲的形象。因此,和前面分开来写更好。
四、板书设计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五、课外拓展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明确: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六、教学反思
学完课文,感觉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不仅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教导,掌握了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同时感受到了母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但反思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课上所提的问题,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都能理解而且回答正确,而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对于文章的具体事例不能做出准确的概括。这说明设计问题要有层次。
w   W  w  .x K b 1.c o M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X k B 1  . c  o m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197253 帮助
本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不用注册!点击顶部的教材,可以浏览相应教材的最新资源.点击上面"进入下载地址列表"链接,进入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本站课件、试题、教案等免费下载。大多是rar压缩包,解压缩后是ppt、doc、swf、exe等
中“苏教版 初二|八年级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12.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案”
中“12.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案”
中“初二|八年级 12.我的母亲导学案”
中“12.我的母亲导学案”
上一篇:2017苏教版八年级上册8.古代诗词四首导学案  
下一篇:11.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收藏]   [推荐给好友]   [挑错]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12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