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数学 | 小学英语 | 小学其它 | 初中语文 | 初中数学 | 初中英语 | 初中物理 | 初中化学 | 初中政治 | 初中历史 | 教案 | 初中地理 | 初中生物 | 高中语文 | 高中数学 | 高中英语 | 高中物理 | 高中化学 | 高中政治 | 高中历史 | 高中地理
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
当前位置:主页>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正文

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案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7-02-09 01:02点击次数: 字体: [ ]

    关键词: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案,认识,数学,学生,学习,第一,知识,
    内容简介:

小学数学第三册《倍的认识》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  )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  )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个卡通形象,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动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活动,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3个女同学,男同学的人数有2个3,那么我们就说男同学的人数是女同学的2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一行参照的数量都“2”,并且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时,也是学生借助直观演示,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小学数学课件分类 小学数学教案分类 小学数学试题分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试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08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