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拼读由声母“h、l、g、m、d”与带调单韵母“ǔ、è、ē、ǎ”组成的音节,并能找到与音节相对应的汉字。
2 能为汉字“雨、花、手”组成不同的词语不少于三个。
3 能正确认读“过山车”上的词语;在活动中,尝试用这些词语组成不同的陈述句。
4 能通过老师示范,学习多种形式朗读儿歌。
二 重点和难点
1 能正确拼读“hǔ、lè、gē、mǎ、hē、dǎ”6个音节,并能找到与音节相对应的汉字。
2 通过为所给汉字组词、朗读儿歌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在整个识字活动中,能够根据例题所示,独立完成练习。
三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1 各种形式的活动实践,复习拼读音节、认读汉字。
2 通过课堂中各种形式的合作,产生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教学策略
1 游戏巩固拼音、识字策略。
3 习惯养成策略。(包括完成连线习题的条理性和课堂中认真倾听的习惯。)
四 教学准备
教师:拼音、识字卡片,欢快乐曲一段。
五 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
一)揭示课题,复习巩固声母和带调单韵母,正确拼读音节,并能找到与音节相对应的汉字。
1 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2 复习声母“h、l、g、m、d”(特别是“b”与“d”,“f”与“t”的认读);与带调单韵母“ǔ、è、ē、ǎ”,并能正确拼读它们所组成的6个音节“hǔ、lè、gē、mǎ、hē、dǎ”。
3 联系生活说说与音节发音相同的汉字,教师随机板书。
4 同桌拍手游戏巩固音节的正确拼读。(例如:hǔ,什么hǔ?hǔ老虎的虎。)
5 出示汉字,模仿例题与相对应音节连线搭配。
说明:
学生拼读音节时,要有充分的自由拼读的时间,教师要关注的是拼读的准确性并适时地进行拼读要领的提醒:声母读得“轻而短”,带调单韵母尤其是第三声要读足了,音节拼读要做到“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为了促进学生拼读音节的兴趣,将音节的拼读与汉字的发音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热情。
二)游戏活动,为汉字组词。
1 以汉字“雨”为例,说明游戏“手拉手,看谁朋友多”的游戏规则。
2 根据游戏规则,开展竞赛活动。
(1)全班分成男女两队,各队在“花、手”中任选一个汉字,看看谁的朋友多!
(2)交流,老师板书词语。
(3)在竞赛中,可以对对方词语进行补充,最后,以词语的数量多少评定结果!
说明:
结合习题,运用学生所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男女生竞赛,并在交流词语时,老师及时地在黑板上出现相对应的词语,使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尤其是当学生用“花”组成了诸如“百花齐放、花香四溢”等高水准的词语,老师要大力表扬并询问词语的来源,激发学生还生活中识字、认词积累词语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看谁的过山车先开动。
1 开展多种形式,正确朗读词语。
2 以小组为单位,先读一读词语,再想一想,说一说,自由选择词语排列组成句子。
3 交流。评价时鼓励学生多种表达方式,重点在句子的完整性。
说明:
正确朗读词语是出色完成习题的基础,但本题中出现的词语选自课文中,因此正确朗读词语的难度系数不高。教学中,借用多种形式,比如开火车读、个人竞赛朗读等方法快速扫清认读障碍。
对于学生的交流,老师重在评价并随机渗透最常见的完整句式“谁做什么”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四)朗读儿歌,大家来唱拍手歌。
1 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 同桌一起合作朗读儿歌,然后交流朗读,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点字音。
3 为儿歌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演。(配上快乐的音乐)
4 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来唱这首拍手歌。
说明:
整首拍手歌充满了童趣,都是学生所喜欢的小动物“小公鸡、小猴子、小鸟、小花狗、绿鹦鹉”,内容便于记,但是要做到正确朗读还是需要加强指导的,特别是平翘舌音“穿、三、山、四、只”等。
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朗读儿歌,除了听老师的范读,还要让同学之间互动,如同桌朗读,同学点评,取长补短;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儿歌,让学生根据儿歌的内容自编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
关于说课
一 教材分析
《识字游戏4》是“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单元的内容。本阶段,除了要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学习生字以外,还要学习11个声母“b、p、m、f、d、t、n、l、g、k、h”以及声母与带调单韵母的拼读,正确拼读音节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之一。因此本课中的第一道习题设计“请你帮小手找到自己的手套”既检查学生拼读能力,又帮助学生复习拼读的要领。
本课教材其它三道练习,都旨在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习题二“手拉手,看谁朋友多。”,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引导他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激发学生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学语文;习题三“看谁的过山车先开动。”,在排列组合的实践中,体验语句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了解完整句子的表达句式;习题四“大家来唱拍手歌”,给与学生一定的语言材料,用表演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汉语的音律美。
二 学情简介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钟情于游戏,在游戏中他们乐此不疲,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是自制力不够,在动与静的结合点上,很难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音节的拼读,正确认读汉字,保护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同学、老师的话语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正确拼读由声母“h、l、g、m、d”与带调单韵母“ǔ、è、ē、ǎ”组成的音节,并能找到与音节相对应的汉字。《识字活动4》的习题一“请你帮小手找到自己的手套”是以练习音节的拼读为目的的。一个完整的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而能正确辨别不同的声母、根据声调发出正确的音值,都是拼读音节的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根据我班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薄弱点,侧重以下两点的复习巩固。第一,重视辨别字形相近的声母,如“b”与“d”,“f”与“t”;第二,加强韵母第二声的朗读训练。为音节拼读扫除了障碍。
另外,本习题也是活动课中唯一需要动笔做一做的,因此培养学生做习题的良好习惯十分重要。做习题时,一要先审题,先读读题目,看看例子,再想想如何完成习题;二要有条理,一道挨一道做,不要随意跳跃,以防漏做;三要形式美,连线要齐整。
目标二:能为汉字“雨、花、手”组成不同的词语,积累词语。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在“扩词”竞赛中,为了使自己一方获胜,大家会竭尽全力从大脑中搜寻相关词语。同时,老师及时将词语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们读读认认,既巩固认读、积累词汇,有复习写字的笔顺笔画。
目标三: 能正确认读“过山车”上的词语。在活动中尝试用这些词语组成不同的句子,提高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过山车”上的词语均是先前课文中出现过的,同时在习题的下方有一例子“哥哥看天鹅。”,很清晰地向学生传达了题目的意思,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将词语组成句子的练习并不难。老师应该在学生的交流是将句子板书,让学生多读读,感受完整句子的特点。
目标四:能通过老师示范,学习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儿歌富有很强的节奏感,是学生最喜欢读的材料,但儿歌中字的平翘舌音学生读时易读错。因此先通过老师的范读,引导学生对字音的重视,接着通过同桌合作朗读,交流朗读时的评价,形成生生、师生互动。在表扬与指正中,进一步要求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使儿歌的诵读更为形象有趣。
四 教法
1 语文活动,游戏贯穿。
本课的题目《识字游戏4》,就暗示着课堂教学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的,要让学生感知语文学习并不只是读和写两种形式,语文课堂中应充满着欢呼声、鼓劲声,充满着快乐和喜悦。因此本课的四道习题都是在游戏中巩固旧知,获得新的知识。如第二题的“手拉手,看谁朋友多。”创设了一个在男女生之间开展的较量词汇量的竞赛。为了使自己所处的一方胜利,大家群策群力。女生选择了“花”字,“雪花、浪花、花朵、雷华、花茶、百花齐放……”,就一会儿工夫,“花”就找到了好多的朋友,但强中更有强中手,男生毫不示弱:“老师,我还知道花言巧语!”“老师,我还知道天花。”知道得还真不少!接着,轮到男生交流了“手??一双手、手背、手心、手表、能手”。“老师,我还知道心灵手巧!”女生迎头赶上,并最终获得了胜利,教室里传来了欢呼声!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在激烈的竞赛中,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大脑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 语文知识,随机渗透。
适时渗透相关的语文知识是新教材地年级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教学策略。在习题三“看谁的过山车先开动。(任选几个词语,依次排队组成句子。)”当学生模仿样子交流道“妈妈买花。”“我画天鹅。”时,我随机点评:“你用了‘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了一句完整的句子,真不错!”当另一个学生交流道:“哥哥在草地上画花。”我又点评道:“你更了不起,用了‘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说了一句完整的句子。”学生纷纷模仿新句式,告诉大家自己新组合的句子。
在具体的实例和老师的点评中,学生不断在尝试规范表达,利用所给的词语进行完整句子的表达练习,在不断练习中渐渐学会学规范完整的话。
3 课堂评价,表扬为先。
本课的教学活动以游戏贯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实践的空间,针对他们的表现及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课堂评价应当是多元的,评价者不仅仅是老师,还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学生间的相互的评价,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并及反馈信息,如点评其他同学的平翘舌音是否分清了、读准了。老师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与导向。我注意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如“你的本领可真大,还知道‘百花齐放’这个成语。”“你读拼音时,声音真响亮!但是在拼读mǎ这个音节时别着急,慢慢地,再来试试!”。在表扬和引导中,学生们更有信心接受更多的挑战,不断尝试,保持语文学习的热情!
4 学习习惯,努力培养。
各种形式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但是现阶段两个习惯的培养却不能放松。一是认真倾听。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同学的回答都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在语文游戏课中,学生往往会在游戏的指引下,热情参与充分实践,却在动、静的天平上失去平衡,也就是很难做到认真倾听。因此,课堂中,要渗透“同学讲,我认真听,是对他人的尊重”的意识的教育,同时也可采用重复他人话语的方法提示每个学生都要做一个会听的孩子。二是在做习题时,先要学会审题,认真观察,然后根据要领完成习题。如课文的习题一,在读题目后,仔细观察例题,想想意思,交流答案,最后连先找朋友要做到“对对齐,按住尺、划直线”的方法,使完成后的习题十分美观。
五 学法
利用不同的游戏形式,积极参与语言实践。
《识字游戏4》是以游戏的形式对学生所学的汉字进行巩固复习,扩展词汇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课堂中,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组织各种游戏(拍手游戏,读读、演演儿歌),采用不同的合作方法(同桌配合、男、女声合作、小组合作),在实践活动中,将认字、读词、说句的训练整合起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习题一“请你帮小手找到自己的手套”。先是通过小组比赛,进行形近声母“b”与“d”,“f”与“t”的辨认,并与带调单韵母相拼,这是用竞赛的机制,引导人人参与练习音节拼读。然后说说生活中哪些字音与音节的发音相同,并将汉字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所识的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最后,通过同桌之间一问一答的游戏“h-ǔ,什么hǔ?hǔ老虎的虎。”在合作中用儿歌的形式,将音节与字音间的联系牢牢建立起来。
六 实施
由于本课处于“读儿歌识字学拼音”这一阶段,是一节复习巩固性质的语文活动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2 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
3 注重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本课教学共分四大版块,具体实施如下:
1 通过6篇课文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正确拼读习题中6个音节“hǔ、lè、gē、mǎ、hē、dǎ”,并能找到与音节相对应的汉字。但是在声母、韵母相拼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两个单项复习,声母复习加强对“b”与“d”,“f”与“t”辨析,韵母复习强调读准带调韵母,这是进行音节拼读练习的“热身运动”。接着,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与音节发音相同的汉字,教师随机板书,并通过同桌拍手游戏的方法“hǔ,什么hǔ?hǔ老虎的虎。”,汉字语音节勾连起来。最后要求学生模仿样子认真地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用连线的方式将音节与汉字一一对应。连线形式是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学生如果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完成,很容易发生漏做的现象。
2 游戏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因此在“手拉手,看谁朋友多”的扩词活动中,首先全班学生一起为“雨”字找朋友,“雨点、雨衣、下雨、雨伞、风雨、雨水、春雨……”数一数,居然有十来个,这足以显示出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一句“你们真的了不起!”使学生情绪激昂,跃跃欲试,这为接下来的男女生扩词竞赛营造了宽松气氛。接着,男女生分别选派代表,从“花、手”两字中任选一字,为它找朋友。学生们眼见自己所代表的汉字的朋友越来越多,高兴劲不言而喻!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与众不同的好词,要让学生介绍一下词语的来源,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课堂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途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 “看谁的过山车先开动”的连词成句的活动,学生在充分认读词语之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了解完整句子的基本形式。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是借用集体的智慧,扩展学生的思路,让每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内容中获得最多的信息。作为老师要认真倾听,对于学生不合逻辑的搭配及时指正外,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参与到评一评的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听力。
4 押韵的语句,欢快的节奏,能引起学生朗读儿歌的兴趣。但是这道题目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正确朗读,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首先老师的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扫清文字障碍;然后是在与同桌的合作中读儿歌,在师生的共同点评中,强调儿歌中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由读准字音到读得通畅,再到表演读。每一次的交流朗读,读准字音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整个教学设计,无论在哪个环节都要注重对学生听、说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听的时候要认真,只用耳朵,眼睛注视,不做小动作。
关于课后反思
《识字游戏4》由四个习题组成,除了第一题音节与汉字连线时要用写的形式,其余活动都是通过说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往往只引导学生关注习题本身,如正确朗读音节,注意词语的平翘舌音,却将学生审题的工作包办代替,并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解释性的话语直接告诉学生。
课后,当我再一次阅读各大习题的要求“一请你帮小手找到自己的手套。”“二手拉手,看谁朋友多。”“三看谁的过山车先开动(任选几个词语,一次排队组成句子)。”“四大家来唱拍手歌。”,题目的语言十分规范,我想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西提的要求,题目要求就像是写文章时的纲要,一旦读明白了,完成习题就能事半功倍。由此,我对自己在课堂上这种“直截了当”的解释进行了反思,感到自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养成:经常剥夺学生读题的机会,容易使学生养成做题目不看要求的习惯,增加了今后独立完成习题的难度。其次,经常由老师来解释习题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指导。
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是综合性的游戏课,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喜欢,要引导学生会读题目,读懂题目。
1 要给予充足的时间,朗读题目要求,做到读通、读顺,因为流利的朗读有助于理解。
2 适当分析题目的要求。有些题目要求较长,培养学生找出关键词,对完成习题有指向意义的词。
3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例子和插图帮助理解题目要求。
帮助学生掌握读懂习题的方法,能有效促使学生养成读题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训练材料
一 基础题。
(1)听一听,圈一圈。
① b m ② d l ③ f t ④ ? k
⑤ ù ú ⑥ ǚ ǔ ⑦ í ǘ ⑧ ǒ ě
(2)拼一拼,连一连。
bó bó 婆婆
pó pó 伯伯
dī dā 哪里
nǎ lǐ 嘀答
(3)读一读词语和句子。
草地 大树 金鱼 两个 八只
咪咪笑 打电话 小松鼠 白萝卜 喝水
①弟弟哭着要在小花鼓上画老虎。
②清清的湖水中,一群白天鹅对着天空唱着歌。
二、扩展题,请你说一说、写一写(针对学有余力的孩子)。
(一) 为加点字把音节补充完整。
( )ǎ ( )ù d( ) ?( )
①小 马 ②跑 步 ③草 地 ④哥 哥
(二)一字开花。
要求:模仿例子给下面的汉字组词,并读给你的朋友听。
关于探究、实践活动
选一选 拼一拼 比一比
活动形式:先个人准备,而后小组活动。
步骤:(1)个人先从声母“b??h”中选择一个声母,再从带调单韵母中选择一个韵母,组合成一个音节。自己拼一拼,想一想与音节发音相同的汉字。
(2)把这个音节带到小组中,考考你的伙伴,看看他们能正确拼读吗?数数他们能根据音节的发音找出多少个与之发音相同的汉字。
(3)每组推荐一个音节,考考老师和同学。
实录片断
【复习巩固声母和带调单韵母,正确拼读音节,并能找到与音节相对应的汉字。】
(黑板上贴着b??h的声母卡片)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1个声母,而且知道“声母读得轻而短”,你能按着顺序读一读吗?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声音响亮吗?发音正确吗?
(指名个别学生读声母)
师:他的声音怎么样,他的发音正确吗?请你来评一评!
生:他的声音很响亮。每一个声母他都读对了!
师:“b??d、f??t”的样子亭想象,最容易让我们犯糊涂,但我们有区别他们的好办法!一起来。
生:(边说边做动作)“右下圆圈bbb,左下圆圈ddd;伞柄朝上fff,伞柄朝下ttt.”
(学生在幼儿园接触过拼音,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但在复习阶段“b??d、f??t”的辨析仍要强调。)
师:你们的本领可真大!现在我随便抽出一个声母,请你读准它,行吗?
生:行!
(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声母。随后出示带调韵母:ǔ、è、ē、ǎ”)
师: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读准这些韵母,注意声调!(学生自己尝试)
师:哪一对同桌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师:你们的第三声读足了,第二声也读得很干脆,一百分!请你们俩带领大家读!
(拼读音节hǔ、lè、gē、mǎ、hē、dǎ。)
师:声母、韵母和声调组合在一起,就是音节了。音节的拼读要领是??(师生一起说)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我们来拼一拼,如果他拼对了,请你跟着学一学!
(学生拼读音节,可以开展两轮的跟读,但是第一轮是单纯的跟读,第二轮拼读完毕根据字音组成词。)
师:谁还愿意拼一拼?
生:h??ǔ??hǔ。
师:什么hǔ?
生:老虎的虎。(斧子的斧;抚摸的抚。)
(老师不仅将学生所交流与音节发音相符的汉字正确写于黑板上,并且有选择的根据词语的特点,适当做一些意思上解释。如“抚摸”非常书面化的词语,不一定所有学生都知道其意思,可以通过做动作来理解。这样动静结合也可调动课堂气氛。)
(六个音节交流完毕。)
师:我们来做一个拍手的游戏。(选择一个学生与老师进行合作,示范;学生操作。)
(老师巡视,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这个活动。)
师:请大家一起看语文书中的第一大题,手指着听老师读题目要求。
(师读题)再看看题目中已经帮你完成的一道题!你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
生:我知道了,就是帮小手找手套。
师:符合怎样的条件小手才能戴上手套呢?
生:发音相同!
师:对了,发音相同,手套戴在小手上大小才刚刚好!
师:连线时要用直尺。先要把连线的两端对齐,然后左手按住尺,右手靠着尺画线。我们来比比谁的线画得最直。(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演示。)
(生根据要求完成习题,老师巡视指导,并出示优秀作业。)
案例片段
谈谈课堂中的动静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在课堂中,老师为了吸引学生,会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课堂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紧接着的一个烦恼是动起来的学生静不下来,他们无法抽身于“动”的状态,沉浸在游戏带来的快乐中。此时,老师也常常会为了在35分钟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迁就”甚至“放任”他们。如以下是语文课上的一个片段:
(游戏:看哪一个小组传话不走样。)
师:请最后一位同学说说你听到的句子。
生:看,大花猫捉住了小老鼠。
(老师出示了正确答案“看,小花猫捉住了大老鼠。”,学生们哈哈大笑。)
师:嗨,你们小组真粗心,“小花猫”“大老鼠”把你们搞糊涂了。现在就请同学们认真读读句子,做到读正确。
新的任务已经布置,可有些学生还在兴致盎然地讨论“大、小”的问题,可老师却没有对他们进行的行为进行“矫正”,从而影响了下一个学习任务完成。
因此在课堂中,老师除了要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及时调整游戏活动中的“动”与游戏后的“静”这两种状态,动静结合!要做到这一点,老师要有一些“艺术”手法,如游戏结束了,想让学生转入下一个学习环节,可以用“倒计时”、“对眼神”、“树榜样”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转移他们的兴奋点。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中,既动得起来又静得下来时,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