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 “袋、腿、摆、连、忙、追、睛、披”8个生字,创设情境理解动词“甩、迎、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
3、在阅读过程中了解青蛙的外形以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尝试着根据提示用一、二句话介绍青蛙,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文中的8个生字。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用用一、二句话介绍青蛙。
教学过程:
一、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借助图片,练习说话
(出示图片)
师:仔细看图,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出示:池塘里有许多小蝌蚪,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1)学习生字:袋 (轻声)
(2)指名读
(3)引导发现:这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随机画出小蝌蚪,动作演示:甩
(4)齐读第一小节
3、揭示课题:24、小蝌蚪找妈妈
4、围绕课题提问。
板书:为什么找?
怎样找?
结果?
二、 初读课文,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因。
1、请大家把刚才提出的3个问题藏在心里,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努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交流、反馈。
出示词语:
后腿 眼睛
摆动 追上 披着
连忙
开火车拼读。(提醒学生注意i u在一起标调标在后)
去掉拼音读词语。
学习“追”字,集体书空。
3、学习课文第二小节,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因。
(1)交流示句,指导长句朗读。
师:你读懂了吗?课文的哪一小节告诉了你小蝌蚪们为什么要找妈妈?
指名读第二小节。
出示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找食吃。(指导朗读长句)
(2)想象说话。
出示: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找食物吃,心想: 。
(3)教师引读小蝌蚪和鲤鱼妈妈的对话,感受小蝌蚪着急的心情。
(4)表演理解“迎”字的意思。
(5)同桌之间分角色读。
(6) 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你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呀?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三、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1、听了鲤鱼妈妈的话,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结果又怎样呢?自读课文3、4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1)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呢?
交流出示: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指名读好句子。
(2)联系上文想象说话:这时,小蝌蚪们心想:( )。
(3)引读小蝌蚪的话,(“连忙”和“追”两个字泛红),引导学生体会从这两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并再次引读句子。
(4)自己读读乌龟的话,想一想,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对自己的妈妈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板书:大眼睛 绿衣服 会捉虫
(5)男女生分角色读小蝌蚪和乌龟的话。(引导学生表演理解“追”)
3、学习第四小节。
(1)自由读第四小节,找到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
出示句子: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各种形式引读句子,强化积累。
引读1
出示: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引读2
出示: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引读3
师:小蝌蚪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衣服(碧绿碧绿的),肚皮(雪白雪白的),眼睛(大大的),捉起虫来(顶呱呱)。
教师补全板书:白肚皮
2、以第一人称介绍青蛙。
教师随机调整板书的顺序:
大眼睛
宽嘴巴
绿衣服
白肚皮 会捉虫
四条腿
自由练说?指名借助板书说?看着青蛙图说
3、小结,补充找妈妈的原因。
师:原来小蝌蚪小时候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而妈妈的特点是??(借助板书讲),他们的样子差别可真大呀!难怪小蝌蚪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要去问,要去找了!
四、总结课文,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1、引读妈妈的话,了解句子的意思。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渐渐长大,他们是怎样长大的呢?请你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出示图片。
3、小蝌蚪是一下子长大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过了几天
过了几天
(又)过了几天
4、小结全文,回归整体。
板书设计: 24、小蝌蚪找妈妈
过了几天 (图)
大眼睛
过了几天 (图) 宽嘴巴 会捉虫
绿衣服
白肚皮
(又)过了几天 (图) 四条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