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认识生字“苇、皱、督、噢、誊”等5个生字,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督促、秘密、纯真”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若干。
2、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知道苇苇送给老师的特殊新年礼物是??作业本,积累相应的语段。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说话等方式理解“算不上什么礼物,却又是最好的礼物”,“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等句子的含义。
3、 初步感受苇苇对老师纯真的情感。对苇苇成长中的进步有认同感,有淡淡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
1、 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督促、秘密、纯真”等词语的意思。
2、 通过读文,知道苇苇送给老师的特殊的新年礼物??作业本,积累相应的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算不上什么礼物,却又是最好的礼物”。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等句子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1、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五、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读好课题
1、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6课??《新年的礼物》,教师板书课题,提示:“礼”的左边是“示字旁”。
2、 指导读好课题
(1)指名读题,师评(强调读出这是一份新年的礼物)。
(2)齐读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 出示:
诚( ) 督( ) 誊( ) 墨( )
成( ) 叔( ) 言( ) 黑( )
(1) 实物投影核对练习。
(2) 强调“督”的字形:上面不是“叔”;理解“督促”的意思;“誊”的上半部分。
说明:
有预习,就要有反馈,但反馈只需抓住重点,无需面面俱到。
2、 组内检查读文情况。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3、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适时板书:苇苇、老师、作业本)预习中,你还遇到什么问题吗?(在备用处罗列学生的疑问,适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说明:
关于课文内容的预习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已有理解和存在的疑惑,在交流中找到最佳的生成点,为教学的有效突破口奠定基础。
(三)读中理解, 品中悟情
1、 原来苇苇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是??作业本,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作业本呢?读读课文请你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2、 出示相关语段,指导读句。
(1) 指名读,归纳要点。
(2) 概括练习:打开作业本,不仅字迹 ,簿面 而且 。(工整、清秀;平整、干净;全做对了或都是一百分)
(3) 指导朗读,感受苇苇作业时的认真。(板书:认认真真)
3、 要知道这样的作业对每个学生来说多不容易,更何况是苇苇呀,引读:苇苇这孩子,挺聪明的。可她??(第二小节)
4、 指导读句(第二小节)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3) 品读句段,体会苇苇之前因为贪玩,作业马马虎虎。(板书:马马虎虎)
l 写字多笔少画。
l 算术常常会忘记“进位、退位”,忘记小数点。
l 作业本也不整洁,总是涂涂改改,皱巴巴的。
概括练习:打开作业本,不仅字迹 ,簿面 而且 。
5、 串读:苇苇她们的小队悄悄商量过了,新年是要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既要??有意义,还不兴??跟爸爸妈妈要钱买,要自己动脑筋做。苇苇可不是个笨孩子,她可聪明了,只是有些贪玩,所以写字??多笔少画,算术常常会??忘记“进位、退位”,忘记小数点,作业本??也不整洁,总是涂涂改改,皱巴巴的。翻开她的本子,??尽是老师提醒她写好字和要求她认真做作业的批语,可她就是改不了。她不爱画画,手工制作也差,看她能拿出什么像样的礼物来送给老师呢!
哎,可真让人担心的。可如今这个秘密终于揭开,秘密就是??(生反馈预习,可多种方法理解),那礼物就是??(第三小节相关部分)
说明:
这两部分多种方式的读,一则可积累相关的句式,二则通过前后作业的差异体会苇苇前后的巨大变化,为后文难点突破作铺垫。
(四)创设情景,突破难点
1、 出示句子。引读:苇苇要送给老师的礼物,其实算不上什么礼物,那是因为??,却又是最好的礼物,那是因为礼物中包含着??孩子真诚的心。(美好的心灵和纯真的感情)
(1) 理解:纯真
(2) 思考:为什么说苇苇的礼物中包含着孩子纯真的情感。
说明:
纯真的理解由字典中的解释逐步过渡到结合文本理解。
2、 想象说话:
苇苇下定决心要送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给老师??那就是他的作业本。
要做数学作业啦。苇苇想: 。于是,他在草稿纸上演算好了,再誊写到作业本上去。
今天的语文作业是 ,苇苇想: 。于是,苇苇 。
哎呀! 。苇苇 。
(1) 学生交流
(2) 师:就这样,苇苇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和纯真的感情完成着一次又一次作业,当老师拿到这特殊的新年礼物时,会想些什么呢?试着用上一两句话写一写。“新年的那天,老师打开苇苇的作业本……”
说明: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苇苇这一人物有进一步的理解。苇苇作业的前后判若两人,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利用这一部分空白处进行想象说话,不仅仅是语言训练的需要,更是深层解读文本所不可缺的。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苇苇克服种种困难,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呢?通过这一语言训练唤起学生对苇苇进步的认同感,体会这一礼物与苇苇而言是一种挑战,充满着他对老师的真诚,是孩子美好心灵,纯真情感的体现。
3、 难怪课文结尾有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出示: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总结(略)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新年的礼物》讲述了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进步当作新年礼物送给老师的感人故事。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之前因贪玩作业马马虎虎而成绩不够理想的聪明苇苇,与后文新年到来之际奋起直追,埋头认真学习的苇苇作对比,体会其想要以完成老师的期望??写好字和要求她认真做作业,作为礼物送给老师的纯真心愿。文章情节简单,段式工整,条理清晰,贴近学生生活,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半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但仍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不可偏废。一般可采用课前预习,课上反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逐步由扶到放。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交流的答案,梳理方法,帮助学生懂得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在教学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课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本课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及课后提示,分为三大板块的内容:一是字词积累与辨析;二是词语的理解;三是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试着解决。一般状况下,大部分学生易掌握的只需集中检查反馈,毋需花费更多教学时间,而对那些有难度的则可分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个击破。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阅读中认识生字“苇、皱、督、噢、誊”等5个生字,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督促、秘密、纯真”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若干。
本课需在阅读中认识生字“苇、皱、督、噢、誊”等5个生字,“苇、皱”字形结构简单,学生易掌握,“奥”之前业已出现,都不是难点;“督”的上半部分极易写成“叔”;“誊”易和“誉”混淆,所以需重点辨析。
“督促、秘密、纯真”等词语的理解可放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内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反馈,并在反馈中及时归纳方法,肯定学生个性理解的正确性与独特性,注重学生的过程习得。
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知道苇苇送给老师的特殊新年礼物是??作业本,积累相应的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算不上什么礼物,却又是最好的礼物”,“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等句子的含义。
“读中学,品中悟”是必要的,读是有目的的读,非泛泛而读。读通、读顺、读准是重点,但都不是难点。读懂既是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读懂的意义是宽泛的,决不仅限于对内容的复现,更是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或带有个体行为地解读。就小学阶段而言,可能是低层次的,教师如何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切实可行的语言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解“算不上什么礼物,却又是最好的礼物”这样一句看似矛盾的句子以及“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这样的双关语时,如何就课本中上下文的勾连,生活场景中类似情景的迁移,使学生运用自身语言解读文本语言,为本课的最大难点。
目标三:初步感受苇苇对老师纯真的情感。对苇苇成长中的进步有认同感,有憧憬。
新课标强调三纬目标,尤其是对过程的注重。这里的过程不仅包含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情感。在这篇文章中,主人公苇苇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学生读来倍感亲切,如同一个玩伴,一个好友,甚至是另一个自我。新年将至,苇苇长大了,懂事了。他改正了以往作业马虎,贪玩的毛病,用美好的心灵和纯真的感情完成着一份特殊的礼物,他要将它作为一份新年礼物送给自己的老师,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力图要让有那么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苇苇好可爱,我也会像他那样,也会长大,也能进步。
四、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课前强调预习,反馈有所侧重
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有益的。新教材从一年级起就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但每一个阶段对预习的要求是不同的,随着年段的增加,除了读文圈画字词之外,更多地将其关注点引入到对文本的理解上来。根据导语提示,本单元的预习要求是:预习课文时,要多读几遍,试着了解课文的大意;有些词语、句子如果不理解,可以选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解决。结合课后预习要求,我把预习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字词积累与辨析;二是词语的理解;三是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试着解决。
课前的预习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学伊始即可对辨析组词进行校对,并适时检查“督促”等词语的理解。这样的好处是一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预习的重视,有助于今后预习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二则避免了目前课堂不讲练习,只待测验考试做的格局。
当然,学生对文本预习后的初步理解才是教师切入课文的最佳点。通过反馈交流引入文本,可让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的已知部分以及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对后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极有好处的。
(二)朗读教学,贯穿始终。
语文教学,要坚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要进一步加强朗读教学,并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在此堂课的教学中,首先,以小组形式检查朗读,重在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接着是重点段落的朗读指导,这里有描写苇苇前后不同作业的两段话,教学时需品读关键词语。这样的读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其读的要求明显要高于前者。其后又是两者的对比朗读,借此体会主人公苇苇这份礼物的不同寻常,感受苇苇为进步做出的巨大努力。最后才要求读出感情。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些教学环节采用了以读代讲的策略,而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内朗读,自练,指名朗、集体读,关键词句的拼读,教师的引读,前后文的串读。不同的形式源于不同的目的,教师的引读、串读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勾连文本之间的练习,并暗示本章的内在结构;自读??指名读??集体读,是自我语感形成,体验感受文本内容并渐次提升的过程。当然这些形式的朗读从本质上还赋予了学生美的体验,从情感上有了一种共鸣,心中升腾起淡淡的憧憬。
(三)语言实践,内化感悟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训练。我将本课语言训练主要放在文本的空白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苇苇的这份礼物是来之不易的,它倾注了孩子一颗真诚的心。课文中有苇苇前后截然不同的作业本,通过比较学生能感受到苇苇的巨大进步,而这进步背后,苇苇付出的巨大努力却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而这正是这份礼物弥足珍贵的体现。我因此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说话:苇苇下定决心要送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给老师??那就是他的作业本。瞧,要做数学作业啦。苇苇会怎么想呢?今天的语文作业会是什么呢?苇苇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哎呀!作业中又会遇到怎样的意外呢?苇苇又该怎样处理呢?这一个个看似相同句式的训练,隐含着大量文本中的信息。有的需联系前文中苇苇的表现,有的需根据后面的提示,更有的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方能正确填写。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使用语言,体会文章的中心。毕竟“三维目标”是离不开语言训练的,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课后反思
深感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定对文本有一定地钻研。这里的钻研可能不仅仅指教材本身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技能,更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往往容易被大多数教师所忽略。
初读《新年的礼物》,觉得这是一篇易教的文章。文中苇苇这一人物前后表现可谓对比鲜明:前者的贪玩、粗心、马虎、似乎还知错不改;后者的认真、踏实、一丝不苟。似乎褒后贬前是理所当然的。教学时,教师往往会将情感的落脚点放在对后文那个懂事苇苇的赞扬上,而前面的苇苇无疑成了抨击的对象。再读课文,发现作者的本意并非如此,前文的苇苇虽然有着一些缺点,依然是可爱的。若如此时教师将落脚点放在对其的批评上,可能一开始就拉开了学生的情感距离,很容易让学生感到老师正在进行说教。毕竟那看似顽皮的苇苇正是大部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缩影,聪明却有些贪玩,淘气却带着些可爱。了解了这一点,教师在上课时就可将着眼点放在“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这句双关语的理解上了。新年这个特殊的日子,本来从年龄上就意味着长大了一岁,长高了也是自然规律。而此时的“分明”却道出了作者从内心发出的赞许:长高了,长大了,真的懂事了!是啊,人的长高只是生理意义的长大,并不意味人生意义的成熟,懂事了,知道该怎么做了,才是真正的长大了,苇苇长大了。以此为突破口,深入解读课文,则可理解苇苇的懂事:了悟了老师的一番苦心,懂得用进步作为最好的礼物赠与老师。而其间关键之物便是那作业本,它是孩子真诚地体现,进步的见证。教学中需花些功夫,做足文章。
或许是情感的认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学生学得很投入,他们的情感世界本随着文本逐渐丰富。伴随着想象说话,一个个孩子仿佛自己就是那可爱的苇苇,正精心的准备着作业,无论是语文、数学等各个学科,还是各类意外的发生,他们都能应付自如,课堂上那些发自肺腑的语言,不就是孩子那一颗颗纯洁而真诚的心灵吗?而这种隐性知识的获得得益于教师对文本地钻研,对学生心理的把握。
一直觉得,要上好一堂课不容易,要让孩子能披文入情,更难!
关于训练材料
一、比一比,组词。
韦( ) 督( ) 誊( ) 墨( )
苇( ) 叔( ) 誉( ) 黑( )
伟( ) 淑( ) 言( ) 默( )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是礼物。
这是一份礼物。
这是一份特殊的礼物。
1、 苇苇是小学生。
2、 妈妈是老师。
三、阅读,完成练习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岩峰长年累月地经受风雨侵蚀,裂开了一道缝。一棵小草的种子落到岩缝里来。岩石说:“孩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我们太贫瘠了,养不活你啊!”种子说:“岩石妈妈,别担心,我会长得很好的。”
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阳光爱抚地(照耀、照射)着它,春风柔和地轻抚着它,雨露更不断地给予它最慈爱的抚育。小草渐渐生长了,长得很健康,很结实。
岩石高兴地说:“孩子,不错,你是(顽固 倔强)的,值得我们骄傲的!”她用自己风化了的尘土,把小草的根拥抱得更紧。一位诗人走过来,看见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欣喜、欣赏)地吟咏道:“啊!多么坚强的小草,我们要千百遍地赞美它!”小草谦逊地说:“值得赞美的不是我,而是阳光、春风和雨露,还有紧紧抱着我的根的岩泥妈妈。”
1、 圈出括号中合适的词语
2、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反义词
肥沃?( ) 批评?( ) 骄傲?( )
3、 小草谦逊地说:“值得赞美的不是我,而是阳光、春风和雨露,还有紧紧抱着我的根的岩泥妈妈。”
“谦逊”的意思是( ),这句话说明了( )。
案 例
……
师:苇苇下定决心要送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给老师??那就是他的作业本。瞧,该做数学作业了,苇苇会怎么想呢?
(出示:要做数学作业啦。苇苇想: 。于是,他在草稿纸上演算好了,再誊写到作业本上去。)
生:苇苇想:我可不能忘记“进位、退位”,忘记小数点了。
师:有道理,千万不能像以前那样丢三落四,马马虎虎的。你能联系前文中苇苇的表现,真不错。
生:苇苇想:要是作业本上涂涂改改,太不整洁了,交给老师做礼物就不好了。
师:是啊,想好了要把最好的礼物交给老师的,千万不能涂改呀!
生:苇苇想:我不能贪玩了,要认认真真做作业,得个满分让老师高兴。
师: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有出息。
……
师:今天还有语文作业呢?苇苇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出示:今天的语文作业是 ,苇苇想: 。于是,苇苇 。)
生:今天的语文作业是抄词语,苇苇想:我得一笔一划地写,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于是,苇苇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
师: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字一定写得漂亮。
生:今天的语文作业是写作文,苇苇想:我得写一篇精彩一点的作文给老师看,还不能有错别字。于是,苇苇认认真真地打起草稿来,准备修改好了再誊写。
师:真是下了功夫了!
生:今天的语文作业是做练习,苇苇想:我要把最好的“礼物”送给您,一定不能再粗心了。于是,苇苇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
师:用心完成的礼物一定是最棒的!
……
师:有时也会有些意外发生,想想一下,都发生了些什么?
(出示:哎呀! 。苇苇 。)
生:哎呀!墨水不小心地落到本子上了。这可怎么办呀?有了!苇苇小心地用吸水纸吸。
师:嗯,干净多了,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真用心思,好孩子!
生:哎呀!本子不小心折了一个角。苇苇急忙把它压在玻璃板下。
师:怪不得,苇苇的本子是那么平整,那么干净呀!
(师引读,新年到了,老师收到了苇苇的礼物。打开作业本,他看到??,不禁想到??)
……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语言训练,提升学习的体验,方能使学生好学、善学、会学、乐学。
作业是学生天天在完成的,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学生能够预料的;对完美作业地追求也使大多数孩子所憧憬的。在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时,我设计这样一个语言练点,也这是基于其贴近学生的发展区。由于拥有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储备,学生变得有“话”好说。在一次次内容的补充中,孩子们的自我角色无意识转换,使得苇苇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为了能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苇苇一丝不苟地完成着作业:压平每一张纸,做对每一道题,写好每一个字,精心构思每一篇文章……这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孩子被这一切感染着,他们的情感得以同化,仿佛正是文中那个追求完美,努力向上,用纯真和真诚写下作业的苇苇。
如果这个环节的设置,使得孩子对人物有了更深层地理解,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附带着那么一些趋同感的话,那么,与此同时,学生无疑又有了一次很好的语言训练机会。如何将段落写具体?这里无需过多的解释,过多的术语,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概括举例的表达方式已得到充分的训练。由于其贴近学生的发展区,学生跳一跳,是能够摘到“果子”的。内容来自于生活,说话源被打开,思维被激活,学生的表达变得更流畅。自然不仅乐说,还显得异常善说。或许真正的作文教学该落实到每一堂课中,而不仅仅在作文课上。
苇苇在长大,从一个贪玩的孩子日渐变得积极向上;苇苇在长大,她知道老师期盼着自己的进步,因为老师常在批语中这样提示自己。苇苇爱老师,她用自己的行动完成着一个孩子最真诚的礼物,最美好的礼物。苇苇真的长大了,懂事了。至此,“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这句双关语就变得易懂了。新年这个特殊的日子,本来从年龄上就意味着长大了一岁,长高了也是自然规律。而此时的“分明”却道出了作者从内心发出的赞许:长高了,长大了,真的懂事了!是啊,人的长高只是生理意义的长大,并不意味人生意义的成熟,懂事了,知道该怎么做了,才是真正的长大了,苇苇不就是吗?课堂教学的有效得益于学生学习的有效,这里难点的突破,不是教师给予的,而是通过学生不断的解读,自我体验获得的。
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语文学科课程中的活动,更多的是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具有内隐的特点。而这一切很大程度在于找准语言练点,使之无限接近学生的发展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