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转换角色复述课文,并能根据句子中的带点词提出问题,对细节描写有初步认识。
3.能根据文中这位中年妇女的举动揣摩她的心理活动,受到启示,知道“帮助别人,还要注意保护被帮助者的自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课文大意。
1. 板书:启
谁能用这个字来组词?启发、启迪、启示、启事、开启……
(出示词卡,辨析“启示”与“启事”。)
2. “开启”的“启”是打开的意思,“开”和“启”的意思是一样的。“开启”就是将某样东西打开。
你知道可以开启什么呢?学生自由组词。
补全课题,齐读。
3. 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了文中要开启的是什么?
板书:易拉罐
指导“罐”的字形。
4. 围绕“开启”,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打开书本找一找。
交流板书:一个男青年
一位中年妇女
围绕着开启易拉罐这件事他们都做了什么?你能简要地说一说吗?
一个男青年不会开启易拉罐,一位中年妇女帮助他开启易拉罐。
补全板书:不会、帮助
(从指名说到教师指板书引说)
二、学习课文一至四节,体会男青年家境贫寒,了解他不会开启易拉罐的原因。
过渡:易拉罐同学们都使用过吗?会不会开?是呀!开启易拉罐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而这名男青年竟然不会开启,真令人不解。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一至四小节,想想其中的原因,将有关语句用直线划下来。
1.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四小节,思考:文中的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易拉罐?将有关语句用直线划下来。
2. 学生交流,从“满脸稚气”、“农村娃”、“连火车都没坐过”、“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有给自己买过”、“犹豫再三”、“终于”、“摸出”、“皱巴巴的五元钱”体会男青年生活在一个比较闭塞的地方,家境贫寒,因此就像“健力宝”这种对城里人来说十分普通的饮料,也从来没喝过,更不会开启。
3. 理解“健力宝”对这名男青年来说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出示词组“奢侈的饮料”,读准字音。
预习中你了解到“奢侈”是什么意思?(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过渡:一罐健力宝只要几元钱,但对于家境贫困的男青年来说,却成了奢侈品,从没有喝过,更不知道该如何开启。
三、自主质疑,学习课文五至七节。
1. 学习男青年不会开启易拉罐的句子,体会他的着急,尴尬。
(1) 哪些句子写出了男青年不会开启易拉罐?谁能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交流,出示句子: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这罐饮料。他把健力宝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2) 读读这段话,他是怎么开启这罐饮料的呢?他先怎么做?再怎么做?最后怎么做?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3) 师引读:当时,车厢里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双眼睛都在注视着他。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这罐饮料。他先??迟疑了一会儿,他又??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最后??
这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表达。
他这种着急、尴尬的心情一定会反映在他的神情上,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他的神情。(自己准备??指名交流)
出示填空:这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正在他对这罐健力宝束手无策时,坐在对面的中年妇女看到了这一切。看到了这种情况,她心里也一定会有想法,那位中年妇女会怎么想呢?不忙着回答,我们先来看看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师引读: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小男孩说??那名妇女又说??小男孩便??妇女把健力宝??眼睛??余光??只听“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1) 出示句子: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2) (句中的动词变红)再次引读句子,理解词语“余光”。
对于中年妇女的举动,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是呀,这名中年妇女眼睛盯在拉环上,用眼角的余光注视着男青年,是想对他说什么呢?
出示:中年妇女用眼角的余光注视着男青年,似乎在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你们读懂了这位中年妇女的用意,她是用目光的注视来引导他、帮助他打开易拉罐。显然男青年也读懂了这位中年妇女的用意,随之??妇女??显然??这名中年妇女并不渴,打开易拉罐只是为了给这位男青年做示范,让他跟着学。
3. 引导学生质疑。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这名中年妇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男青年该如何开启易拉罐,而要费这么大的周折?
她在这样做之前,心里一定会怎么想?
出示:那名中年妇女看到男青年____________,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什么文章不直接把这位中年妇女的想法写出来呢?
这篇课文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的,当事人心中的想法我们不可能知道,所以不能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但我们可以从男青年与中年妇女的言行中体会出这位妇女当时的想法。
5. 学习了课文,从这名中年妇女的行为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出示板书:帮助别人,还要注意保护被帮助者的自尊。
6. 是呀,这位中年妇女在不动声色帮助别人的同时,又保护了男青年的自尊心。这种善良、体贴、细心让男青年在许多年后还??记忆犹新。
板书:记忆犹新
“犹”是“还,依然”的意思。
时光流逝,那么多年后,男青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在男青年学会开启易拉罐的同时,这件小事也开启了这名男青年的心灵之门,让他懂得了??(帮助别人,还要注意保护被帮助者的自尊)。
四、拓展说话,总结全文。
1. 许多年以后,那名男青年对朋友们讲述这件往事时,是这样说的。出示提示: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第一次坐火车去南方上大学。在火车上,我……此时,我感到……就在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至今,我对这件事仍记忆犹新,深深地感谢那位中年妇女……
自由准备,同桌交流。
2. 指名说,评议。
3. 总结全文,今天学习了课文,让我们也有了不小的收获。生活中在热心地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被帮助者的自尊。
板书:
帮助别人,还要注意保护被帮助者的自尊
一个男青年 40 开启 一名中年妇女
不会 帮助
易拉罐
记忆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