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学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竹篱茅舍”、“高堂华屋”、“离散丧生”、“辗转数地”等词语的含义。
2、根据提示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画面展开想象,详细复述第二个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记诵课文最后一节。
方法与过程:
1、质疑解疑学懂课文,反复朗读感悟真情。
2、借助提示、画面、录像等直观形象,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中,明白家是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地方,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和家庭。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所传递的亲情与爱。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板书课题:家是什么
1、师:谁来读读这个课题?(生个别读)
能带着疑问的口气读吗?
(齐读)
2、师:文章的题目像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家是什么?” 让我们先把目光集中在这个家字上。 学过这个家字吧!
(“家”字渐渐放大)
教师解释:“家”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屋,下面的“豕”字表示家养的牲畜??猪。古人认为,有了房子、有了牲畜,就有了家。
3、师:那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的家?(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有的向大家介绍了家里的摆设、居住环境,有的介绍了家里的亲人,有的表达的是父母对你们的爱。
二、了解故事,提出问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关于“家”的小故事,想不想听?
那么,认真听,听清故事讲了什么,并发现故事所要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
〔课件出示文本,师配乐讲述第一个故事: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富翁。警察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座别墅说:“那是什么?” "那是我的房子!” 富翁说。〕
(1) 出示图片了解“洛杉矶”,理解 “富翁”。
师:故事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原文中“洛杉矶”下加点,接着出示图片??洛杉矶城市的繁华景象。)教师简要介绍:洛杉矶是美国西部一座最大的城市,正像图中看到的,它非常美丽、繁华。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富翁。(原文中“富翁”下加点。师:故事中的那个醉汉其实就是??富翁,一个非常有钱的男子。)
(2)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个故事,根据下面的提示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出示:在美国洛杉矶,有个富翁 ,警察要
,结果富翁 。
(在美国洛杉矶,有个富翁喝醉酒躺在街头,警察要他送回家,结果富翁说他没有家。)
师: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往往可以抓住那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和主要人物的表现。
(3)师:这个故事就是围绕警察与一个富翁的对话展开的。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有疑问吗?
问题归纳:为什么富翁把他的家说成是他的房子?
为什么富翁明明有家,却说自己没有家?
师:有房子却说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留一留,请听第二个故事。
2、听第二个故事
[师伴音乐讲述第二个故事,课件出示文本: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自己5岁的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1) 出示图片了解“卢旺达”,主人公名叫“热拉尔”
师:这件事发生在??卢旺达。(原文中“卢旺达”下加点,接着出示图片??非洲卢旺达。)教师简要介绍:非洲卢旺达是非洲中东部的一个国家。1983年发生的内战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热拉尔。(原文中“热拉尔”下加点)
(2)师:请你读读这个故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也来概括一下它的主要内容。
出示:在 ,有个叫热拉尔的人 ,于是他说自己 。
(在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个叫热拉尔的人辗转数地找到了女儿,于是他说自己又有家了。)
(3)师:这回你又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3、师:那个富翁拥有别墅却说“我没有家”,热拉尔没有了房子,只有5岁的小女儿却说“我又有家了”,家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自读课文
师:自己读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并想一想:家是什么?课文中有一个段落告诉了我们答案,把它找出来,打上星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师:请一个小组的学生轮读。
3、师:文章中那一小节揭示了家的含义?(最后一节)大家找对了吗?
(1)出示: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一生读)
(2)在“有时”下加点。
师:文中连用了三个“有时”,是一个排比句,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
(一生读)
(3)师:这段话中,有两个比较陌生的词语。
出示:竹篱茅舍、高堂华屋
谁能读正确?
(4)师:你们看,(出示图片)这就是??高堂华屋。它外观气派,内部装修 华丽、考究。当然文中的别墅就是高堂华屋。
这是(出示图片)??竹篱茅舍。它简陋、破旧、寒酸。
而“竹篱茅舍”、“高堂华屋”又是一对反义词。(用线连接两个词语)
(5)师:同样,在这一小节中也有两个意思相反的层次。(加“/”划分本段层次)男生读前半部分,女生读后半部分。
引读:不管这个家是??高堂华屋,还是??竹篱茅舍,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但是有了亲情就有了??家。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无家可归的人。
四、学习3、4节,想象复述
1、师:课文用卢旺达难民热拉尔的故事说明“家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请一个学生读第3、4节热拉尔的故事。
2、师:有两个词语中出现多音字,请读准字音。
出示:离散(sàn)丧(sàng)生
辗转(zhuǎn)数(shù)地。
3、师:读了刚才的故事,你能试着说说离散丧生是什么意思?(和亲人失散,失去生命。文中指热拉尔一家40口人,有的和他失散了,有的死去了。)
师:在这种情况下,热拉尔得知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他辗转数地,内心极度渴望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同学们可能不理解“辗转数地”,他有可能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城市又到村庄,又从一座村庄,到另一座村庄,走了很多地方,这就叫做??辗转数地。
师: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他面临的不仅是长途跋涉的辛苦,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你看(出示画面:战火、饥饿、病痛)
4、师:难怪找到了女儿,热拉尔的心情是??悲喜交加,他悲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注意联系上下文)
他悲的是??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喜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又有家了。
5、师:父女俩见面了,那是怎样一幕情景呢?
出示练习: 父女俩相聚了……
热拉尔 小女儿
(播放录像)
(1)边看边出示一些关键词语: 目瞪口呆、紧紧相拥、轻轻抚摸、泪如泉涌……
(2)师:请你选择词语,根据提示展开想象,说一说父女俩见面时的情景。(2-3人)
6、师:热拉尔找到了女儿,就是找到了亲人、亲情,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家。
5、配音感情读第4节
7、小结:这就是家,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无家可归的人。读第五自然段。
五、学习1、2节,感悟真情
1、师:让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富翁的生活。一生读1-2小节
富翁为什么说他只有房子而没有家?(可能没有亲人,可能有亲人但没有亲情;可能自己曾经伤害过亲人,众叛亲离。)
师:这个醉汉可是当地的富翁啊!拥有的是别墅??高堂华屋。没有的又是??亲情、爱。从哪儿看出他失去了这些?(醉卧街头无人问津)
2、指导朗读富翁和警察的对话。
3、正如第2小节中写到的那样
出示并引读: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那儿还是家吗?不是家是什么?对名人来说??那儿是故居;对一般人老百姓来讲??只能说曾经在那儿住过,那儿已不是家了。
师:所以说家不一定指房子,有了房子并不一定表示有了家。
4、让我们再读第2节, 体会家与房子的区别。
5、师:美国富翁的故事告诉我们: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情感上的富有,家财万贯换不来真情,也换不来爱。
6、那么家究竟是什么?
六、总结全文,拓展小诗:
师:一个美国富翁和一个卢旺达难民关于家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无论生活在哪个国度、无论居住在竹篱茅舍还是高堂华屋,无论身处战争或是和平,只要有了亲情有爱就有了家。
1、伴随着抒情的音乐,一起读读最后一小节:
2、能够记住这段话的一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 ,没有 的人和 ,才是 的人。
3、铺垫夹叙夹议:
师:这篇课文除了讲述两个故事之外,又穿插了作者的两段议论,一段在第2小节,一段就是最后一小节,这种一边叙述一边议论的写作方法,叫??夹叙夹议。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
}&ON~a9!1dw8*#R1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4、师呈现关于家的小诗(大屏幕出示)教师朗诵:
家是什么?
家是用爱筑成的,
= ‑G DN5 |
2N'L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家是用情装饰的,
X/Z%ZLa*i44.r?d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g}qet~G'uyzC4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家是什么?
家是涨潮时帆船靠岸的港湾。
家是一本充满乐趣的小书,
家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彩虹。
家是什么?
家是诉说委屈的收音机,
家是尽情大笑的回音洞。
家是恶梦惊醒安慰你的妈妈,
家是为你挡风遮雨的帐蓬。
家是什么?
家是甜蜜的回忆,
家是小树成长必需的沃土,
家是人生课堂学不完的一本长书。
七、布置作业:
续写一节小诗,念给爸爸妈妈听。
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和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