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诵中促悟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 陈铸江、黄小丽、温玉芳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古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诗句。
难点:体会诗句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苏轼、杭州西湖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了解作者。
1、播放《但愿人长久》,引出作者并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与音乐之美。
2、介绍作者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他现存有四千首诗,三百多首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我们刚才所听见的《水调歌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好诗。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旋律优美的歌曲导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将课前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
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游客,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走进西湖就像进入了世外仙境。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5、苏轼泛舟西湖,感叹西湖美景,有感而发,不禁吟下此诗。(师范读古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语言、课件演示感受了西湖的之美,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境,为后面深入理解诗意作好了情感铺垫。
过渡:现在让我们通过这诗,随着苏轼的脚步去细细品味西湖美景吧。
三、深入理解,体会古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诗,并圈出生字。(亦 妆)
2、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组词)
3、诗中哪些诗句让你感受到西湖之美?
(课件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谁能为我们读读这句诗呢?(指名读。)
5、你能用什么方法读懂这句诗呢?(看注释,看课文插图,多读几次,想象……)
6、让读懂的同学汇报一下。
注意解决: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波光闪动的样子?
我们能用手做出闪动的样子吗?
什么时候水面才会有波光闪动的样子呢?(太阳出来的时候)
『板书:晴』
7、出示西湖晴天波光闪动的图片,请学生描述一下所看见的景色。
师:是啊,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波光粼粼,因此,苏轼不禁吟道:水光潋滟晴方好
『板书:方好』
8、天气犹如一张孩儿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突然又发生了什么?(下雨)
出示雨中西湖的图片,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雨中的西湖景色如何?
『板书:雨』
雨中的西湖确实另有一番韵味。如果用诗中的一个字来形容,你会用什么字呢?(奇)
『板书:亦奇』
9、(课件出示诗句:山色空蒙雨亦奇)谁能为我们读读这一句诗。
10、在此渗透对偶的知识。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11、我们刚才欣赏了晴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你还想看什么时候的西湖呢?
(课件演示不同时候的西湖的美丽景色)
12、看了不同时候的西湖,同学们有什么话想说?(让学生发表感叹之言,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时候苏轼想到什么?(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3、谁愿意读读这句给同学们听。(指名读,齐读)
14、读了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想问的?
理解:欲、西子、相宜
15、谁愿意为我们读读整首诗,让我们领略西湖之美?
【设计意图】解放学生的思想,用现代文破译古诗,学无定法,让学生利用多种学习的方法自读自悟,以图促理解,入情入境地诵读,深刻体会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与感叹之情。
四、理解诗题:了解题目是古诗的眼睛。
1、在这美丽的西湖上,苏轼在干什么?(饮酒)
2、你是从那里知道的?(题目中)回学题目。
3、结合我们对诗句的理解,谁能给我们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设计意图】本首诗的题目对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相对有点难,学习完整首古诗后再回过头来理解诗题,学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诗题,降低了学习难度,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过渡:好诗不仅要感受体会,更要记在心头。
五、配乐诵诗。
1、一分钟练背。
2、男女赛背。
3、师生赛背。
4、(配乐、出示课件)情景颂读。
师说:一边饮酒作诗,一边欣赏美酒、聊天。的确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站起来,让我们潇洒一回,当一次苏轼,泛舟湖上,手捧酒杯,不禁赞叹道……(学生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课堂是教学之根本,在课堂上完成背诵的任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有效的积累。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在古诗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诗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真正感受到古诗的美,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六、拓展:欣赏其他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昨天我们欣赏了祖国的青山绿水,今天我们游览了富于变化的西湖。其实描写西湖的诗有还有很多,就如以下这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出示古诗。
2、低声朗读一遍。
3、齐读。
6、小结: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今后让我们细细用心体会,领略古人之文采。
【设计意图】选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写西湖的诗,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这个环节的设计以点带面,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让古诗教学洋溢着鲜活的魅力。
七、布置作业:收集更多的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读一读。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收集更多的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晴 方好
雨 亦奇
西湖 西子
【设计意图】抓住本首古诗的关键词再现了古诗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