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第一课时
【教案】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1、字音都读准了,特别是这个“颐”字,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谁能给大家提个醒。(师板书右边与“巨”的区别)
2、这个颐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字的解释:1、面颊;2、养,调养[身心];颐养天年)
谁在这里调养身心?(慈禧太后、皇帝)同学们课前了解了有关颐和园的介绍,都知道了它是清代皇家的后花园,大家再看看课题,你认为当时的皇家给这个花园取名为“颐和园”除了有想在这里调养身心之外还有什么愿望在里面?(希望天下太和)
3、同学们,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听到这个信息,你觉得课题该怎么读?
4、说起颐和园它曾经历尽沧桑。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焚毁重修后,与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野蛮地抢掠和破坏,经过百年修复,如今的颐和园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又了解了这么多有关颐和园的信息,你又想怎么读课题?
5、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借助拼音预习课文,现在让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评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想,作者游览了颐和园中的哪些景点?(出示视频朗读)
2、汇报。师随机板书。
3、同学们听得真专注,老师还想考考你们,你能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这些句子。
4、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汇报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课件出示)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A、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师随及用箭头板书作者参观路线(这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参观顺序,连起来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B、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读这些句子,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
2.现在老师再把文章的首尾段加到这段话中,老师请一位为大家读一读,其它同学认真听,看看你又会有什么发现。(出示包含首尾段的文字)
3、学生自读,汇报。
4、师再次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夸颐和园,中间部分按照参观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中的景物,这种写法又是我们这学期经常接触到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指着大屏幕)同学们,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来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老师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一些短语,老师和大家合作读一读,我读括号中的内容,同学们读其余部分,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生汇报。(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欣赏长廊的。)
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度多读几遍,看看从你所处的角度能发现长廊的哪些特点。
4、生汇报。(师: 随机板书“长”、“美”。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吗?)
5.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你是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长廊的?你从这个角度发现了长廊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一读吧!(充分让学生读)
第一二句:抓住数字以及“一眼望不到头”表现“长”。
第三四句:学生汇报完后播放课件,理解“横槛”并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体会长廊的“美”以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看完后再读!
第五六句:抓“神清气爽”指导读出美感。(神清气爽什么意思?你有过神清气爽的时候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过这种感受的?)
这条蜿蜒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的北岸的长廊,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1990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让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对这条又长又美的长廊发出由衷地赞叹!
6.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仔细研读我们发现,长廊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赏都能带给游人不同的美感。如果让你看到这些画面,你能复述出课文中相关的文字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师提示观察角度,生试背句子)
同学们,我们背诵课文,就可以像今天这样,把一段话分为几层意思,一层一层的往下背,这也是一种很好用的记忆方法。给大家一点时间,练习一下吧。(指名背)
7、读写结合,总结写法,小练笔。
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文章记熟了!看来好的方法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实作者对长廊这段话的描写,不但让我们学会了分层背诵的方法,更教给了我们把一处景物写具体的方法。看:(师指板书)作者为了把长廊又大又美的长廊介绍清楚,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还用上了例数字的说明方法,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写作方法真好,我们立刻就来学一学好吗?
请看图画(出示两组画面:1、从教学楼走廊向下看、向左看、向远处看的不同景像;2、站在虎门公园正门口的画面。)
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我们熟悉的画面,你能仿照作者描写长廊的写法,写一写这两组图画中的景像吗?(出示提示语:1、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 。2、进了虎门公园的正门, 。
8、学生写作,当堂展示。
第一课时结束语及作业布置。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颐和园这篇课文的内容,认识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赏长廊的同时,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描写同一景物的方法,收获真是不小!下一节课,让我要用这堂课学到的方法,再到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看一看,去领略颐和园中更多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