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本 感受童年的美好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大朗宏育小学 李亚峰
【教材简析】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学习这篇课文,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本课的阅读设计,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品读文本,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与作者一起走进童年的回忆;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童年》
2、简单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师: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意思的事呢?(《童年》的音乐轻轻响起,板书“童年”)
2、生畅谈童年往事。
3、师: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老师再板书“冬阳、骆驼队”)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一篇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师:是啊,你看,那暖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驮队缓缓地走来,和着悦耳的铜玲声,此时童年往事浮上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林海音一起走进她的童年,感受她那充满稚气的往事吧!(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同时借助课题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营造的怀旧氛围。在此氛围中,学生齐读课题,自然而然走进文本。】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为理解下文、理解作者作好铺垫。】
三、自读课文,走进童年的回忆
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可以用简短的话概括,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板书)
(板书:学骆驼咀嚼、驼铃的遐想、想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去处)
【设计意图:在初读前有预设性的任务,读中注意指导,读后注意反馈,切实有效的落实好初读的任务。】
四、重点品读,感受童年的美好
1、师:童年的往事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很有意思,就像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请你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3、品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1)品读“学骆驼咀嚼”的片段。
①细读第4自然段,把感受深的词句作上记号,并把感受简要的批注在旁边。
②品读重点句,并交流感受。
A、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B、“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③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④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⑤生读这段话,读童趣。
(2)品读“驼铃的遐想”的片段。
①自由读第5至9自然段,从爸爸和我猜测挂铃铛的原因中,你更欣赏谁的?你也猜猜看,骆驮的脖子上为什么总要系着一个铃铛呢?
②引导学生抓住爸爸的猜测和“我”的猜测进行比较,体会“我”的纯真、可爱,爸爸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A、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B、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C、“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D、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③指导朗读,读出童真。
(3)品读“想替骆驼剪毛”的片段。
①有声的朗读是一种交流,无声的朗读是一种思考。请默读第10自然段,想想想替骆驼剪毛有意思吗?体会作者童年的乐趣及写作时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②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读出童乐。
(4)品读“追问骆驼去处”的片段。
①自由朗读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②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③分角色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教学最忌讳的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教学模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四个片段,采取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入文本,真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深怀念和依依不舍,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读写结合,怀念童年的美好
1、师: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2、师:我们跟着林海音一起回忆她四件很有意思的童年往事,此时此刻,你会想起自己哪些有意思的事呢?请拿起笔,写一写。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联系全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品读感悟,获得真切感受,然后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练笔,达到读写结合的效果。】
六、总结全文,珍惜童年的美好
1、师: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再次响起《童年》)
2、师: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设计意图: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推荐课外读物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对文本进行有效地拓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可谓一举多得。】
附: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驼铃的遐想(5?9) }怀念童年
想替骆驼剪毛(10) 珍惜童年
追问骆驼去处(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