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大朗崇文小学 叶雪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读,导入。
1、读下面词语,边读边记,等会比一比谁记得多。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春雨绵绵……
2、这些词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很快地记下来,在练习纸上完成第一题。
3、五年级时我们学过第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谁会背?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
1.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文中哪句话也提到伯牙绝弦?你从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2.请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自学,理解词句意思,弄懂课文的意思。
四、研读后交流。
(一)何为知音。
1、体会四个“善”的不同用法。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
3、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伯牙志在流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可能表现什么?
5、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 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什么?怎么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感受到什么?怎么赞叹? “志在竹叶”,你怎么赞叹?
6、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二。
7、体会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最渴望得到什么?
2、在遇到钟子期前,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
3、虽然听者众多,但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独自一人来到山涧遣去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
4、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三)痛失知音
1、一年以后,伯牙来到去年相见的地方,等待他的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他把要对子期说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琴声。
2、一曲弹完,他怎么做?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3、他断的仅仅是琴吗?他终身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他当时的心情?
4、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五、深悟知音。
1、临走前,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老师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完成练习三。
3、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4、播放《高山流水》,学生欣赏。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小结。
六、作业:
1、背诵积累关于古今交友的名句。
2、从必背古诗70首中找出描写真挚友情的诗,选四首写在背后,并背下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