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数学 | 小学英语 | 小学其它 | 初中语文 | 初中数学 | 初中英语 | 初中物理 | 初中化学 | 初中政治 | 初中历史 | 教案 | 初中地理 | 初中生物 | 高中语文 | 高中数学 | 高中英语 | 高中物理 | 高中化学 | 高中政治 | 高中历史 | 高中地理
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校园交响诗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主页>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正文

15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案


文章来源:佚名 文章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04-05 13:54 点击次数:字体: [ ]

    关键词:15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案,,
    内容简介:

15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3.培养学生联系诗句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并能准确释词解义,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在十二册的第一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一首词,还记得吗?一起背一遍好吗?(生齐背)
师:我们知道,这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流传千古的一首词。词中的梅花,是陆游的象征。梅花的精神,也是陆游精神的写照。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陆游吗?(生说,教师心里要明白: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主张至死不渝。有诗为证。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陆游诗《示儿》。板书课题)
师:这是陆游的临终绝笔,也就是陆游在临死前写的诗,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遗嘱。当底陆游在临终前有什么念念不忘、放心不下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7页,放声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读通顺,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指名读,让学生评价是否读准字音,并带领学生将难读的字音读准。
再指名读,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听是否读出句中的停顿。
师:诗读到这里,你是否明白了陆游在临终前念念不忘、放心不下的是什么了呢?
指名说。学生大概应该能回答。
师:能具体说说从哪儿看出来的吗?
师:同学们,据你所知,一般人临死前会交代些什么?遗嘱上会写些什么?
指名说。
师:可是陆游呢,他牵挂的是什么?他放心不下的又是什么?
指名说。
师: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遗嘱,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的时候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从他非同一般的举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
     师:是啊,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怀啊!你能把陆游的这种极度悲痛有无限渴望的感情读出来吗?试一试吧!(生练读)
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示儿》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陆游那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其实,这样的情怀贯穿陆游的一生。你们看。(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学生自由读,老师再感情朗读,然后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在学生联系诗句谈感受时,老师也要适当加以讲解。
我想,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陆游了,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陆游?
学生可能会问:这么想戍守边疆、收复失地,上战场不就得了吗?
师:实际上,陆游何尝不想。《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他能冲锋陷阵吗?请同学们联系《卜算子?咏梅》这首词。
师:同学们,陆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饱受冷遇、哪怕倍遭打击,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之志绝不会有丝毫的动摇。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顶天立地的爱国主义者。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一遍全诗,表示我们对他的最大敬意。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在陆游的心中,爱国是盼望南宋统治者早日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那么,在杜甫的眼中,爱国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这首诗多音字特别多,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生自由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好,谁来读一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的生字、多音字他有没有读准。
生读(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教学:读得完全正确时,老师抓住难读却读得准的地方表扬,并让全体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读和齐读以加深印象)
师:谁再来读一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样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生朗读。
师适当指点停顿的地方,并引导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漫卷诗书喜欲狂”这句,我们就可以有许多种读法。如果这样读(快速而平淡地读),有“喜”的味道吗?(生答)比如你这样读(高亢而欣喜地读),有感觉吗?有味道吗?(生答)读诗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指两名学生读,师根据情况表扬。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齐读
师:真好!同学们,诗读到这里,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生大概会说些“诗人很高兴”(师:对,这首诗被誉为诗人“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诗人在最高兴的时候写的一首诗)“诗人很爱国”“诗人为收复失地而万分喜悦,急着要回离别已久的家乡”等诸如此类的话,老师要把握时机,适当评点(如前一个括号里所说的话),并追问:为什么收复失地会让作者如此地高兴?有谁知道?(生试说)
师:大家知道杜甫生活在唐朝。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唐朝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安史之乱”使许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诗为证。(师出示杜甫《春望》并感情朗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这首诗里,你看到了怎样的长安城?(空无一人,满目凄凉,杂草丛生)要知道,在“安史之乱”爆发前,长安可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远自波斯,也就是今天伊朗、伊拉克的商人都来这做生意。可以想见,长安城内应该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可现在,人都去哪啦?(死的死,逃的逃)杜甫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吃不好睡不着,头发都差不多掉光了。“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从这一句看,杜甫有多大年纪了?(学生猜)告诉你们,杜甫此时只有45岁,可是,忧国忧家让他未老先衰。他朝也盼,晚也盼,哪一天叛军才能平定呢?哪一天才能跟亲人团聚呢?哪一天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呢?而这一天,终于在7年之后、杜甫逃到四川的时候等到了!突然听到一个惊天的喜讯,叛军被消灭了,叛军的老巢被收复了,你说,杜甫会有怎样的心情?(欣喜万分、欣喜若狂)
师:对,诗中多次写到“喜”,请找一找。(涕泪满衣裳、愁何在、漫卷、喜欲狂、放歌、纵酒、还乡、即从……穿、便下……向)
师:五十多岁的老人,为什么欣喜若狂,甚至要放声歌唱?
生可能回答:因为叛军得到平定。
师:这是一喜。二喜呢?(老师要逐渐引导学生答出四喜:二喜国家得到安宁;三喜亲人能团聚;四喜可以回家乡。)
师: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在听到官军平定叛军,收复失地的消息的刹那间狂喜极乐的感情。他喜极而泣,继而欣喜若狂,要以酒庆贺,又要放声高歌,还要不远千里,穿过千山万水回家乡。这是诗人生平第一首快诗。你们能怀着和诗人大喜若狂一样的感情读一读吗?
师:谁来把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读出来?(指两到三名,适当评价)
师: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小学语文课件分类 小学语文教案分类 小学语文试题分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08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