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27、卖木雕的少年 |
课时 |
二课时 |
班级 |
|
编写者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1.热搅拌第七章第二十七节《卖不掉的少年》。
2.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3.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4.积累饿私自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悟: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学生以“遗憾”为中心点,以卖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为线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1、生字词卡片 2、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
六、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四、指导生字书写。 |
第一课时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 |
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一些同学起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后点评
|
一、复习导入
二、读文感悟
|
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订正巩固。
3、回忆:这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提问:我与卖木雕的少年是什么关系?
引导分角色读13、14自然段,突出“朋友”。
2、质疑:我是游客,少年是卖木雕的,怎么会是朋友呢?我们一起阅读课文。
读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 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与身边的伙伴交流勾画的句子,谈谈读后的想法。
4、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部分(5—8自然段)
理解两次出现的“遗憾”,想想我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11—15自然段)
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想想少年为什么这样说。
5、与学习伙伴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
开火车读生字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理由
学生交流记忆
边思考边把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与同桌一起配合读;
学生分角色来读课文,读后同学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