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英语 | 小学数学 | 小学语文 | 小学其他 | 小学美术|小学科学|小学思品
按教材浏览: pep人教版 北师大版 部编版 鄂教版 各版通用 沪教版 冀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其他版本 苏教版 西师大版 湘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语文A版 语文S版 浙教版
最新资源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反思全册
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小结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小结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小结
相关分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当前位置:主页>小学语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8. 去年的树导学案详细

8. 去年的树导学案

名称 8. 去年的树导学案
类型 学案
学科 语文
大小 6 KB
格式 doc
年级 小学三年级
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
上传 admin 审核 admin
时间 2018-09-03 15:30
点击
评价 ☆☆☆☆☆
【创新教案】
8.《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课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讨论,勇于探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教学目标。本着这一思想和理念,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精心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朗读课文,从而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和学生交流,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直接导入,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出示相应的课件)
    2.欣赏学生的课文朗读,做到字通句顺。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天才的作品,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学生接龙读)
3.学习生字“伐”。
师:读得非常棒,在读的时候我发现文中有一个生字读得非常准,现在我把它从文中请出来。(出示课件)学生读字、音、词,分析理解记忆“戈”字。(简笔画表现“戈”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
4.口头填空的形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5.对话朗读,体验情感。
  6.交流收获。
    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7.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   一(把)斧子   一(双)眼睛   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   一(盒)火柴   一(只)鸟儿   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
    (一)预设1(小鸟与大树话别。)
    (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1)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2)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3)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二)预设2(小鸟与树根对话。)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理,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三)预设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3.引导从大门的语言中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四)预设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名学生交流。
    教师评议、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演示文稿。(出示句子)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5.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6.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谈话过渡: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这里向你推荐几篇,但愿童话里那些美好的情感会伴你终生。出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2.推荐阅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些新美南吉的童话来读,希望你们能从中读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希望这些童话中所蕴藏的美好情感能伴你们度过幸福的童年。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情意真挚
   鸟儿    树
         树根
X k B 1  . c  o m
         门先生
         小女孩
 
w   W  w  .x K b 1.c o M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201913 帮助
本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不用注册!点击顶部的教材,可以浏览相应教材的最新资源.点击上面"进入下载地址列表"链接,进入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本站课件、试题、教案等免费下载。大多是rar压缩包,解压缩后是ppt、doc、swf、exe等
中“新课标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三上 8. 去年的树导学案 学案”
中“8. 去年的树导学案 学案”
中“小学三年级 8. 去年的树导学案”
中“8. 去年的树导学案”
上一篇:6.秋天的雨导学案  
下一篇:9.那一定会很好导学案
[收藏]   [推荐给好友]   [挑错]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12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