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X k B 1 . c o m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与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2、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w W w .x K b 1 .c o M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充的作用。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例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有的学习内容还预先布置。例如,在第三组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商品,教材则提前两课以“选做题”的方式来铺垫,提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说明书。 再如,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以有效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xK b1.C o m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个栏目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着提出结合活动建议,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第一板块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感受汉字的有趣、神奇;第二板块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汉字的了解与热爱,并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出力。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供若干必读材料,提出一些阅读要求,体现“下要保底”的编写思想;分别提出活动建议,供师生选用或参考。最后,建议用办展览、办手抄报、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并建议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其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其他各组,从课文的编选、“思考.练习”的设计、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也都重视向生活拓展。如,读了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找来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两个栏目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更多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帮助理解课文和增加阅读量;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通过语文活动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3、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w W w .x K b 1 .c o M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的知识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正式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X k B 1 . c o m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排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例如,本册教材直接反映自然风景的文章少,教材在选读中选了《黄果树听瀑》《百泉村》两文加以补充。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 4.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 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外书屋”这一栏目,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例如,在第三组的“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苏联作家比安基的科普名著《森林报》,并推荐了中外其他一些科普名著;在“父母之爱”单元,则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都是整本的书,大都比较轻松活泼,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让学生作读书笔记,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并不一定只推荐教材中提到的书籍,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本册的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表达的条理性。w W w .x K b 1 .c o M 小学生口语表达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够准确、不够有条理,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指导。例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描述一件物体,讲清楚一件事情,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内容的丰富上和思维的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在交际中要注意语言美,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要加以引导。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对于提供多个话题的口语交际,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4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 7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思、想象性作文等多个方面。在呈现方式上,有的是说写合一安排,有的则分开安排。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所谓习作意识,是指学生随时都有用笔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愿望。强化习作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写的时候,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倾吐,是件愉快的事情。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内安排了4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中。 2.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 本册要求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这些习作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有的在教材中给出例文,有的则没有。这些习作本来没有固定格式,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为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尽快“上路”,教师可以先行示范。教师通过示范,给学生讲清楚写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例如,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要避免把读后感写成内容简介;再如,写梗概,要让学生领悟如何抓住一篇文章的重点,懂得哪些内容可以舍弃、哪些内容必须保留。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例如,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一是在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二是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是否也可以写到作文中呢?再如,习作的新意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独特角度,教师要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独特感受。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本册第二组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想象作文练习。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在鼓励学生说真话的同时,还要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把习作改得更好;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互相评议,以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有两种呈现方式,对第一种结合课文学习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方式大致和前几册教材相同;对后一种独立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则要加强研究,调整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遨游汉字王国”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的编排方式,即在导语中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的途径。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教材中的“活动建议”只供师生参考,“阅读材料”也是给学生一些例子,方便他们寻找相关的材料。教师在活动中更多是起组织、调控、辅导、检查等作用,对活动的方式、方法则可以更放手。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遨游汉字王国”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只有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才能避免课堂上无事可做、只好把阅读材料当成课文来教的情况。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由于各地、各校、各班的学习资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对“阅读材料”则可以比较放手;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教师要尽量都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具有时代气息。该教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加强了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进度 周次 课 题 课时 读 写 训 练 配 合 活 动 1 预备周 2、3 1、窃读记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3走遍天下书为侣4*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机动 3121312 1、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仿照课文写写自己的想法2、介绍自己喜欢的书3、随笔X k B 1 . c o m4、开展“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的辩论,并写文章。 1、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和巴金的《家》等,并写读后感。3、访问爱读书的人并写采访记录。 4、5 5*古诗词三首6梅花魂7*桂花雨8*小船流水人家口语交际 习作二回顾 拓展二机动 2211312 1、诗歌改写《秋思》2、二十年后回故乡3、写一首自由诗(有关思乡的内容)4、随笔 1、收集思乡曲2、背诵思乡名句3、推荐阅读《烟愁》等书籍。 6 国庆长假 7-8 9鲸10*松鼠11新型玻璃12*假如没有灰尘口语交际 习作三回顾 拓展三机动 2121313 1、鲸的自述2、我是一个小发明家3、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说明文)4、随笔 1、搜集有关鲸的资料2、找一些商品说明书,了解说明书的方法。3、读一读科普名著,如《昆虫记》等。 9-10 13钓鱼的启示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5落花生16*珍珠鸟口语交际 习作四回顾 拓展四机动 2121313 1、生活的启示4、观察漫画图编故事5、读《 》有感(本单元课文或课外的)6、随笔 1、搜集名言警句,说说对自己的启发。2、阅读其它的一些睿智漫画集和作者的其它文章。 11 期中复习 7、 12-13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我爱你,汉字阅读训练期中测试机动 22424 1、猜字谜活动2、有趣的汉字王国3、随笔 1、1、搜集有关汉字的来历,了解汉字的起源。搜集歇后语、字谜、笑话等,了解汉字的历史和变化。2、推荐阅读《语林趣话》。 14-15 17地震中的父与子18*慈母情深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学会看病口语交际 习作六回顾 拓展六机动 2131312 1、阿曼达在废墟中会想些什么,写下来。2、写写有关父爱或母爱的内容。3、假如我是爸爸或妈妈4、随笔 1、搜集有关赞美父爱或母爱的文章。2、推荐阅读漫画《父与子》等书籍。 16-17 21圆明园的毁灭22狼牙山五壮士23*难忘的一课24*最后一分钟口语交际 习作七回顾 拓展七机动 2211312 1、写写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2、写读后感3、祖国的昨天、今天4、随笔X k B 1 . c o m 1、搜集资料,了解旧中国的耻辱和祖国的强大。2、演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3、推荐阅读《红岩》等书籍。 18-19 25七律 长征26开国大典27*青山处处埋忠骨28*毛主席在花山口语交际 习作八回顾 拓展八机动 2311312 1、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2、写一写本学期学语文的最深感受。3、随笔 1、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2、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影视作品,向同学推荐。3、推荐阅读其他人物传记等。 20-22 复习迎考 四、教学措施 1、精心钻研教材,让课堂有增量。 (1)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文本有真正真实的感悟,而不是虚情假意。a创设让学生自由抒发的场。b适当补充外引资料,以教师真实的心态来感染学生。 (2)让课堂更富有创造力 a如《慈母情怀》采用如果是电影导演,让学生说电影镜头的方式来展现学生读懂情况。b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改变。c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可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唱和诵的方式。 (3)在问题的设计上做到: a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富有探索的空间。 b问题的设计要富有真实性,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唱高调的感觉。 2、开展大量阅读,并开设“阅读欣赏课”引领学生走向阅读。 除此之外,采用各种方式使学生爱上阅读: (1)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教师可在上到相关课文时推荐,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汉字有关的《语林趣话》。可采用半截故事法等。 (2)向学生推荐现今流行的或一直有的一些文质兼美的书籍。 (3)开展与读书活动有关的系列活动,如学生表现好奖励学生??作业整理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读书统计活动,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并写几句读后感,看完一本书可以奖励星星期末进行统计评选等活动。 3、加大积累量,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如每天早上5分钟,每天晚上一段《论语》等。 4、除完成八个园地的作文练习之外,进行扩展作文练习和日记的练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遵循记忆的规律,定期复习和检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 7、领会大纲精神,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本册教材在年级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在备课中从整体出发,认真备好每一个练习组,落实好每一个训练项目,从而扎实地完成训练任务。 8、加强提高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目的,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同学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配合学校完成素质教育的多项教育措施。 9、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预习指导,自行解决生字词,课堂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稍加点拨,攻破重难点。 10、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的写作能力,为其写作积累素材,继续要求每天或隔天做课外阅读读物文摘卡. 11、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读报或看新闻,并把当天最重要的时事写在文摘卡上(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 12、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经常给学生提供机会,练习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 13、继续对班里的朗读情况加以重点指导,并且加强读书的速度训练,以达到一定的要求。 14、重视学生日记的指导,通过日记的形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沟通,解决一些问题,教师应精心地写评语,真正地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中渗透德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15、重视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6、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同学使其形成良好的班风,即优良的学习氛围,重视班干部的培养,班集体的建设。加强差下生的指导。重视学生的德育,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我爱阅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1课时)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也了解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开始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一次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够看到学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部分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和自己对话,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识,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4.“汇报与展示”。 把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展示台中的内容进行整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分为“谈体会”(读书感受、读书方法、读书乐趣等)“讲故事”(自己的或者别人的)“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这三个小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关键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同时,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做必要的总结;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完成一篇习作;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提示的读书记录卡、班级图书角、习作、访谈记录、心得体会等。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www.xkb1.com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X k B 1 . c o m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与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2、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w W w .x K b 1 .c o M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充的作用。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例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有的学习内容还预先布置。例如,在第三组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商品,教材则提前两课以“选做题”的方式来铺垫,提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说明书。 再如,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以有效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xK b1.C o m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个栏目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着提出结合活动建议,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第一板块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感受汉字的有趣、神奇;第二板块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汉字的了解与热爱,并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出力。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供若干必读材料,提出一些阅读要求,体现“下要保底”的编写思想;分别提出活动建议,供师生选用或参考。最后,建议用办展览、办手抄报、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并建议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其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其他各组,从课文的编选、“思考.练习”的设计、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也都重视向生活拓展。如,读了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找来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两个栏目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更多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帮助理解课文和增加阅读量;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通过语文活动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3、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w W w .x K b 1 .c o M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的知识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正式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X k B 1 . c o m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排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例如,本册教材直接反映自然风景的文章少,教材在选读中选了《黄果树听瀑》《百泉村》两文加以补充。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 4.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 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外书屋”这一栏目,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例如,在第三组的“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苏联作家比安基的科普名著《森林报》,并推荐了中外其他一些科普名著;在“父母之爱”单元,则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都是整本的书,大都比较轻松活泼,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让学生作读书笔记,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并不一定只推荐教材中提到的书籍,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本册的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表达的条理性。w W w .x K b 1 .c o M 小学生口语表达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够准确、不够有条理,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指导。例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描述一件物体,讲清楚一件事情,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内容的丰富上和思维的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在交际中要注意语言美,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要加以引导。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对于提供多个话题的口语交际,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4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 7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思、想象性作文等多个方面。在呈现方式上,有的是说写合一安排,有的则分开安排。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所谓习作意识,是指学生随时都有用笔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愿望。强化习作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写的时候,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倾吐,是件愉快的事情。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内安排了4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中。 2.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 本册要求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这些习作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有的在教材中给出例文,有的则没有。这些习作本来没有固定格式,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为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尽快“上路”,教师可以先行示范。教师通过示范,给学生讲清楚写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例如,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要避免把读后感写成内容简介;再如,写梗概,要让学生领悟如何抓住一篇文章的重点,懂得哪些内容可以舍弃、哪些内容必须保留。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例如,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一是在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二是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是否也可以写到作文中呢?再如,习作的新意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独特角度,教师要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独特感受。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本册第二组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想象作文练习。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在鼓励学生说真话的同时,还要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把习作改得更好;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互相评议,以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有两种呈现方式,对第一种结合课文学习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方式大致和前几册教材相同;对后一种独立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则要加强研究,调整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遨游汉字王国”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的编排方式,即在导语中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的途径。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教材中的“活动建议”只供师生参考,“阅读材料”也是给学生一些例子,方便他们寻找相关的材料。教师在活动中更多是起组织、调控、辅导、检查等作用,对活动的方式、方法则可以更放手。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遨游汉字王国”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只有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才能避免课堂上无事可做、只好把阅读材料当成课文来教的情况。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由于各地、各校、各班的学习资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对“阅读材料”则可以比较放手;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教师要尽量都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具有时代气息。该教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加强了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进度 周次 | 课 题 | 课时 | 读 写 训 练 | 配 合 活 动 | 1 | 预备周 |
|
|
| 2、3
| 1、窃读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 机动 | 3 1 2 1 3 1 2 | 1、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仿照课文写写自己的想法 2、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3、随笔X k B 1 . c o m 4、开展“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的辩论,并写文章。 | 1、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和巴金的《家》等,并写读后感。 3、访问爱读书的人并写采访记录。 | 4、5 | 5*古诗词三首 6梅花魂 7*桂花雨 8*小船流水人家 口语交际 习作二 回顾 拓展二 机动 | 2 2 1 1 3 1 2 | 1、诗歌改写《秋思》 2、二十年后回故乡 3、写一首自由诗(有关思乡的内容) 4、随笔
| 1、收集思乡曲 2、背诵思乡名句 3、推荐阅读《烟愁》等书籍。 | 6 | 国庆长假 |
|
|
| 7-8 | 9鲸 10*松鼠 11新型玻璃 12*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 习作三 回顾 拓展三 机动 | 2 1 2 1 3 1 3 | 1、鲸的自述 2、我是一个小发明家 3、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说明文) 4、随笔
| 1、搜集有关鲸的资料 2、找一些商品说明书,了解说明书的方法。 3、读一读科普名著,如《昆虫记》等。 | 9-10 | 13钓鱼的启示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落花生 16*珍珠鸟 口语交际 习作四 回顾 拓展四 机动
| 2 1 2 1 3 1 3 | 1、生活的启示 4、观察漫画图编故事 5、读《 》有感(本单元课文或课外的) 6、随笔 | 1、搜集名言警句,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2、阅读其它的一些睿智漫画集和作者的其它文章。 | 11 | 期中复习 |
| 7、 |
| 12-13 |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阅读训练 期中测试 机动 | 2 2 4 2 4 | 1、猜字谜活动 2、有趣的汉字王国 3、随笔 | 1、1、搜集有关汉字的来历,了解汉字的起源。搜集歇后语、字谜、笑话等,了解汉字的历史和变化。 2、推荐阅读《语林趣话》。 | 14-15 |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深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 习作六 回顾 拓展六 机动 | 2 1 3 1 3 1 2 | 1、阿曼达在废墟中会想些什么,写下来。 2、写写有关父爱或母爱的内容。 3、假如我是爸爸或妈妈 4、随笔 | 1、搜集有关赞美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2、推荐阅读漫画《父与子》等书籍。 | 16-17 | 21圆明园的毁灭 22狼牙山五壮士 23*难忘的一课 24*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 习作七 回顾 拓展七 机动 | 2 2 1 1 3 1 2 | 1、写写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2、写读后感 3、祖国的昨天、今天 4、随笔X k B 1 . c o m | 1、搜集资料,了解旧中国的耻辱和祖国的强大。 2、演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推荐阅读《红岩》等书籍。 | 18-19 | 25七律 长征 26开国大典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8*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 习作八 回顾 拓展八 机动 | 2 3 1 1 3 1 2 | 1、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 2、写一写本学期学语文的最深感受。 3、随笔 | 1、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2、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影视作品,向同学推荐。 3、推荐阅读其他人物传记等。 | 20-22 | 复习迎考 |
|
|
|
四、教学措施 1、精心钻研教材,让课堂有增量。 (1)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文本有真正真实的感悟,而不是虚情假意。a创设让学生自由抒发的场。b适当补充外引资料,以教师真实的心态来感染学生。 (2)让课堂更富有创造力 a如《慈母情怀》采用如果是电影导演,让学生说电影镜头的方式来展现学生读懂情况。b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改变。c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可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唱和诵的方式。 (3)在问题的设计上做到: a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富有探索的空间。 b问题的设计要富有真实性,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唱高调的感觉。 2、开展大量阅读,并开设“阅读欣赏课”引领学生走向阅读。 除此之外,采用各种方式使学生爱上阅读: (1)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教师可在上到相关课文时推荐,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汉字有关的《语林趣话》。可采用半截故事法等。 (2)向学生推荐现今流行的或一直有的一些文质兼美的书籍。 (3)开展与读书活动有关的系列活动,如学生表现好奖励学生??作业整理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读书统计活动,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并写几句读后感,看完一本书可以奖励星星期末进行统计评选等活动。 3、加大积累量,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如每天早上5分钟,每天晚上一段《论语》等。 4、除完成八个园地的作文练习之外,进行扩展作文练习和日记的练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遵循记忆的规律,定期复习和检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 7、领会大纲精神,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本册教材在年级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在备课中从整体出发,认真备好每一个练习组,落实好每一个训练项目,从而扎实地完成训练任务。 8、加强提高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目的,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同学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配合学校完成素质教育的多项教育措施。 9、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预习指导,自行解决生字词,课堂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稍加点拨,攻破重难点。 10、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的写作能力,为其写作积累素材,继续要求每天或隔天做课外阅读读物文摘卡. 11、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读报或看新闻,并把当天最重要的时事写在文摘卡上(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 12、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经常给学生提供机会,练习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 13、继续对班里的朗读情况加以重点指导,并且加强读书的速度训练,以达到一定的要求。 14、重视学生日记的指导,通过日记的形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沟通,解决一些问题,教师应精心地写评语,真正地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中渗透德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15、重视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6、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同学使其形成良好的班风,即优良的学习氛围,重视班干部的培养,班集体的建设。加强差下生的指导。重视学生的德育,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我爱阅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1课时)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也了解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开始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一次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够看到学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部分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和自己对话,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识,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4.“汇报与展示”。 把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展示台中的内容进行整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分为“谈体会”(读书感受、读书方法、读书乐趣等)“讲故事”(自己的或者别人的)“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这三个小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关键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同时,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做必要的总结;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完成一篇习作;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提示的读书记录卡、班级图书角、习作、访谈记录、心得体会等。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www.xkb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