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计员 1、估计门的高度 1)先学生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生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 B、 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 8 )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 6 )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 1 )米 跳绳长大约是( 2 )米 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数学教案-米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