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在第三单元,而本单元的6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旨“孝敬长辈、学会做人”。让学生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这篇《做人的故事》是本单元的第5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中主人公的讲礼貌、讲文明的好品质来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学生们通过前4 篇课文的学习已经懂得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进行一个巩固性的归纳复习。可以进行课题与懂得的道理连线。
《我给奶奶送阳光》
《只有一个儿子》 子女应尊敬、关心长辈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在家里也该是个好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然后进入这篇课文的教学, 告诉孩子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我们小朋友写了两个小故事,故事中又会让我们懂得做怎样的人才是好孩子。
这篇课文有两个故事组成。题目为“做人的故事”,说明故事的主旨与做人有关。一篇故事通过祖孙俩喝了小河水之后,爷爷与孙子的对话,说明了应该讲礼貌的道理。第二篇故事写两个小女孩在树林里吃完野餐之后,对垃圾的不同处理方式, 说明人应该讲卫生的道理。
这是一篇文道结合的课文。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呢?如何在学生的感悟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呢?我做了以下设想:
一、字词教学
本文共有9个生字,可以结合初读课文后的填空题,进行集中识字。
故事一:
爷爷与小男孩因为天热口渴,这是正看见清凉的河水缓缓地流动, 发出轻
轻的潺潺声,.他们喝了几口水后,爷爷对小河说了声谢谢,告诉小男孩,狼喝了
水不说谢谢的,而人是需要这个词的。
故事二:
奥莉亚和莉达在树林德草地上休息和吃饭。她们沉醉在小夜莺美妙的歌声里,
突然夜莺停止了歌唱。奥莉娅收起自己吃剩的东西和撕碎的纸片,把它们扔到
灌林从里。而莉达却把蛋壳和面包屑裹在报纸里,放进包里,奥莉娅不解问她:
“为什么要把垃圾带回去?”莉达回答因为她当着夜莺的面感到羞愧。
其中“潺、剩、扔 ”是翘舌音;“醉、撕”是平舌音。“缓、醉”的字形要注意,“缓”可以与“暖”进行区别;“醉”可以指导写字左边别漏“?”右边“|”要出头。“扔、撕”“垃圾”都是左窄又宽的字,他们的部首都蕴含着一定的含义。
二、重点研读段落
故事(一)第五节、故事(二)第七节。因为这两节是故事里最关键、最那理解的句子,解决了它们,课文就理解。
故事(一)重点研读第五节,层层推进全文教学:
问题
目的
手段
1、从课题入手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说“谢谢”?
导入故事(一)的题目
●有效提问
2、有一对祖孙俩为“谢谢”两字争论了起来,他们争论的主题就是“为什么说谢谢”,他们是为什么事而争论呢?
◆引导学生了解这件事的起因,读中积累描写小河优美的语句。
◆重点关注爷爷是在什么情况下要求男孩说谢谢的。
●有效提问
●朗读训练
3、这对祖孙俩是如何争论的呢?
读出小男孩的疑惑语气与爷爷谆谆教导的语气。
●有效提问
●朗读训练(男女生读、分角色读)
4、面对爷爷要求男孩对小河说谢谢的举动,你们也许会和小男孩有一样的看法。经过爷爷的教育小男孩沉思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理解“沉思”的意思。
◆让学生依据上文展开合理想像。
◆懂得学会感恩是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有效提问
●说话训练:
小男孩沉思起来,心想
(什么) 。
总结全文:
也许你们也会和这位小男孩一样陷入沉思,一时无法理解爷爷的话,但是你们成长的道路还很长,一路上总会得到许多帮助,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一颗感恩的心,会真诚地说声“谢谢”。
故事(二)以第七节为突破口,层层推进全文教学:
问题
目的
手段
1、从课文的插图(插图中有树、草地、花、小鸟、两个小女孩)入手。你用一、二句话说说这幅插图吗?
◆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环境是非常美丽、洁净的。
◆理解“沉醉”的意思。
●有效提问
●说话训练
2、插图中一位叫莉达的小女孩面对这只小夜莺感到了羞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揭示课题
◆让学生知道莉达和奥莉娅面对吃剩下的垃圾采取了不同的行为。
●有效提问
●读文划句
●朗读训练
3、莉达说这句话心里时怎么想的?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让学生感悟主人公讲文明,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好品质。
●有效提问
●说话训练
莉达轻轻地说:“你瞧,夜莺正(怎么样)。它一定不希望我(怎么做)”
4、听了莉达的话,奥莉娅沉思起来,心里想什么?她怎么做?
让学生感悟不管有人,还是无人,我们都应该自觉做到讲文明。
●有效提问
●说话训练
听了莉达的话,奥莉娅沉思起来,心想(什么)
于是她(怎么做)
总结全文:
我们的教室很洁净,我们的校园很美丽,我们的城市、地球更美丽。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莉达一样从自我做起,那我们的环境会更添一份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