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儿时的一件事:五岁那年妈妈的头晕病又犯了。一天,“我”和哥哥发现人家院子里的芭蕉花开了,便翻墙摘了芭蕉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可妈妈知道事情后十分生气,爸爸也训斥了我们。当时的我和哥哥不明白父母的这些做法。
文章主要想通过事件的叙述,说明父母对我们的严格教育,让我们懂得从小要有良好的品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然而这一文章主旨是隐藏于文中,蕴含在母亲斥责孩子的话语之中的,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真正读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将本文教学目标定于以下三点:
1、认识生字“芭、蕉、晕、托、袖、捧”。
2、熟读课文2、3节,能联系课文相关内容理解妈妈说“唉!我生下了你们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的原因。有感情地读好妈妈的话。
3、能结合课文,将“我照实说了”的内容讲具体。
(在设计教学时我将母亲说的那句话作为教学切入口,抓住文章2、3节内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关键内容的反复朗读与练说,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方法来读懂句意。)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 课题引入,了解芭蕉花样子与药用价值。
1、 出示芭蕉花图,句子。
“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花,有一簇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习生词:芭蕉)
2、 出示课题,介绍芭蕉花的药用价值,随机学习生词:头晕。
3、 小结,引入课文学习??
芭蕉花美丽而且实用,课文以芭蕉花为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说明:本块教学简洁处理,以课题带生字教学,同时通过朗读了解芭蕉花的样子与药用价值。)
二、 整体感知,抓住“突破口”。
1、 朗读全文,说说内容大意。(老师给一内容概述填空)
我五岁那年,妈妈( )。一天,“我”和哥哥发现
( ),便翻墙( ),把它( )。可妈妈知道事情后( ),爸爸也( )。当时的我和哥哥并不明白父母的这些做法。
2、 病床上的母亲十分生气,他对孩子说了什么?出示句子??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唉!我生下了你们两个不争气
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读准、读通
3、 可以说,母亲这句话说得是很重的,那么在母亲眼里的这两个
“不争气”的孩子究竟做了什么?
(说明:本块面学习重在通过全文内容的大致了解,抓住切入口“母亲的话”进入重点段的学习。因而内容概述不求学生精确回答。)
三、 学习重点段(2、3节),理解母亲话语的真正含义。
1、 我和哥哥当时做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来读读这段内容。
(出示课文“我同二哥来到半里外的私塾……母亲问我花是哪儿来的。” 其中生字红色显示:株、托、摘、袖、捧)
要求:学生能流利朗读句子,读准生字字音(熟悉内容)
2、 请小朋友试着用这样一段话来说说哥俩做了什么?
我们看见( ),二哥把我( )。我们( ),把它( )。
(说明:为后文“照实”一词的理解及补充说话作铺垫)
3、 在你看来,这是怎样的两个兄弟?(爱妈妈)
再读 “我同二哥来到半里外的私塾……母亲问我花是哪儿来的。”
(要求:学生能读出语气)
4、 在俩兄弟看来,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治好妈妈的病。因而,当
妈妈询问芭蕉花哪来时,“我”便照实说了(出示句子,“照实”一词红色显示)。
“照实”就是按照事实。那事实是什么呢? “我”当时会说什么? 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请你照实说一说。
5、 “我”是那么高兴,那么兴奋,没想到妈妈却十分生气??
出示: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唉!我生下了你们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齐读,读出语气。
小朋友,文中的哥俩当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你能告诉他们吗?
(哥俩摘的芭蕉花是别人的,而且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摘的。)
6、是呀,妈妈说的“不争气”也就是这点。在妈妈心中,做一个正直的、光明正大的人可要比什么都重要。现在,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生病更难受。所以,她连连叹气??读出妈妈的心情
(说明:以母亲的话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对前文的仔细阅读,来理解母亲的难过,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填空,帮助学生能较顺利地进行理解性的说话练习。)
四、想象说话,深化中心。
1、芭蕉花是美丽的,其实孩子的一番好意妈妈也是知道的,但是为了让孩子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父母还是严厉地训斥了他们。那么小朋友,你有什么好方法,既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又能用芭蕉花帮妈妈治病呢?
2、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