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忖、媚、博、忖、坠、凸”;积累词语“阳光明媚、博士、控制、下坠、荒芜人烟、思忖、如愿以偿、合适、凸透镜”;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失控、失灵、思忖、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仿佛一道灵光闪过”这句话的含义;能常识模仿文中的句子用关联词“既……也……”句。
3.了解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冰点火”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用科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积累好词好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比尔博士在困境中,如何如愿以偿地摆脱困境。
教学难点:
理解比尔博士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遇事冷静。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科学知识可以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预习作业
1.词语:
思忖:“忖”的字音,并为“思忖”找近义词。
失控:从文中划出相对应的短语
如愿以偿:“偿”查字典
银装素裹:“素”查字典
2.问题:
谁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结果怎样?
你有什么最想问的问题?
3.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时我们是用什么工具点火的吗?(火柴、打火机)
2.那么你们有没有看过用冰点火呢?
3.揭示课题,齐读
●板书:用冰点火
说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置悬念,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反馈预习情况 初步感知课文
1.昨天回家,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讲了谁用冰点火?
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板书
●板书: 比尔博士 (随机指导“博”的字形)
2.那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又是为什么?
●板书:(情况?) (目的?)
3.打开书本,默读课文思考: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板书:失控 失灵 身处困境 摆脱困境
4.辨析“失控、失灵”的不同:“失控”就是指??“失去了控制”,那“失灵”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联系这段话来说说吗?
失控:机器或一起的运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灵:机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体的某些器官变得不灵敏或完全不起应起的作用。
5.你能借助板书连起来说一说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为什么?
4.教师总结出示:
比尔博士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因操纵杆失灵,飞机失控,被迫跳伞,落在荒山中,为了摆脱困境,他巧妙地用冰点火,向人们发出求救信号,人们看到了火光把营救比尔博士。
学生自读、齐读。
说明:在教学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尤其是“博”字学生很容易写错。教师可让学生在桌子上书空,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独立说出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为什么,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出一些关键词语,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最后出示完整的句子让学生读,这样使整个练习有坡度。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比尔博士身陷绝境
1.在当时的情况下,比尔博士最大的愿望是摆脱困境?那他究竟身处怎样的困境呢?用括号找到有关句子。
出示:天啊!他真是太不走运了,居然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迹,就是那些枯枝落叶。
2.播放视频,感受困境。
3.体会比尔博士处境的危险和艰难
(1)理解和读好“银装素裹”和“荒无人烟”这两个词语
i. 银装素裹:出示卡片,齐读。
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素”这个字在这个词中的意思是指??白色。而“裹”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也特别要注意,是一个“衣”中夹个“果”。
你们看,这就是那银装素裹的世界,被冰雪覆盖,一片白色。
再读这个词,读好它。
ii. 荒无人烟:出示卡片,齐读
荒无人烟指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2)请同学再读读这句句子,并结合“银装素裹”和“荒无人烟”这两个词来说说为什么说比尔博士身处困境?
(3)请同学想想,如果不离开,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谁能说一说?
出示:如果不离开,即使不( ),也会( )。
(4)再读句子,读出当时的情况的危险。
是啊,看来比尔博士当时的情况真是太危险了,再读句子,读好这些词。
●指名读
●女生读
●男生读
●齐读
4.此时,比尔博士想要摆脱困境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他不断的??(生)思忖
出示:思忖 (正音,开小火车读)
找个近义词
5.他想到了那惟一可利用的生命痕迹??枯枝落叶,想用它们来烧一堆火,这样??,可是那一天,他真是太不走运了,他发现??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出示:他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救他。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指导朗读,读好“既……也…….”
●板书:既……也…….
你能不能用“既……也…….”说一句话。
6.看来,比尔博士真是身处绝境。
●板书:绝境
7.师生配合读句子
出示:
天啊!他真是太不走运了,居然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迹,就是那些枯枝落叶。
他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救他。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说明:因为课文中描述的那种困境,可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因此让学生观看当时环境的录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加上阅读语言文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感受比尔博士身处的困境,在指导朗读困境的语言时就显得水道渠成。朗读指导,是最好的语感训练,而语感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魅力的最好途径。
四、深入理解比尔博士是如何“用冰点火”的,体会他善于思考,巧用科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1.比尔博士因飞机失控被迫降落在冰天雪的山里,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枯枝落叶,比尔博士想点燃枯枝落叶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那比尔博士怎么会想到“用冰点火”,从而摆脱困境的呢?读4~~7节,找找有关句子。
出示:此时,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冰面上,明晃晃的。
齐读
2.正是这一现象给了比尔博士启发。此时,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
出示: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阳光!冰块!有办法了!
师适当补充说明“灵光”的意思(这里的“灵光”就是指灵感,指他在脑中突然产生的想法)
齐读句子。
3.在这样的绝境下,居然能够想出这个好办法,真可谓是??绝处逢生(出卡片)
那比尔博士心情会怎样?
再读比尔博士的想法,读出内心的兴奋和狂喜。分小组读。
4.有办法了,比尔博士的办法是什么呢?请同学再读课文4~~7小节,然后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填一填。
出示: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阳光!冰块!有办法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
但比尔博士看到阳光和冰块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5.从比尔博士的办法中,从他的表现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1)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2)能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3)遇到问题可以沉着、冷静
可以说他使用知识和智慧摆脱了困境。
6.比尔博士希望用用冰点火的方法摆脱困境,而这一办法终于成功了,真可谓是??如愿以偿。
出示卡片:如愿以偿
再读词,理解“如愿以偿”
说明:语言实践训练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联系:当比尔博士看见阳光和冰块时会想些什么呢?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读懂的基础上回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教学过程揉捏地更加流畅与紧凑。
五、总结课文
1.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了课题中的“冰”指的是什么吗?
原来比尔博士是把冰磨成了“凸透镜”,课题中的“冰”其实就是指用冰磨成的凸透镜。
●板书:“凸透镜”(指导“凸”的字形)
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凸透镜,所以在这加上了双引号。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启发?
说明: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检查、反馈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应该让学生落笔写一写,学习了课文后,自己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你们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向人们叙述自己是怎样想办法在困境中用冰点火,使自己获救的经过。
说明:让学生把了解的科学知道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写下来。这样既可以避免机械地抄写,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勤练笔,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字词。
附:
板书:
44.用冰点火
(“凸透镜”)
比尔博士 失灵 失控 摆脱困境
渊博的科学知识 身处绝境
善于观察周围事物
沉着、冷静
参考资料:
注释:
失控:机器或一起的运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灵:机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体的某些器官变得不灵敏或完全不起应起的作用。
失重:物体失去重量。是由于物体在高空中所受地心引力变小或由于物体向地球中心方向作加速度运动而引起的。如升降机开始下降时的状态。
思忖:细细思索、考虑。
如愿以偿:愿望终于实现了。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用冰点火》一课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告诉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能留心观察,善于读书,勤于动脑,一定会掌握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
本文讲述了一个用智慧摆脱困境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比尔博士因飞机出了故障,被迫跳伞,在一座荒山上着陆。身陷困境中的比尔博士巧妙地将冰块磨成凸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用冰引“光”,点燃枯枝,在荒岛上燃起了熊熊烈火,最终使自己得到营救。
本文情节曲折、生动。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成三部分:1?3节介绍了比尔博士因飞机失控,被迫跳伞,在一座荒山上着陆。主要重点描写了比尔博士身处的困境。4?6节叙述了比尔博士磨冰块、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在荒山上燃起大火的经过。第7节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比尔博士获救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他们已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能自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但这并比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字词教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教师可通过笔画、偏旁的辨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在阅读中初步体会关键词语、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领悟语言,使学生的所见所感和课文描摹的情境产生共鸣,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
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并非很强,在教学中可以从扶到放,让学生逐步过渡,进行学习。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忖、媚、博、忖、坠、凸”;积累词语“阳光明媚、博士、控制、下坠、荒芜人烟、思忖、如愿以偿、合适、凸透镜”;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失控、失灵、思忖、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需在阅读中认识“忖、媚、博、忖、坠、凸”6个生字,教学中要根据生字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如;“凸”的笔顺,可以让学生进行书空。
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比尔博士当时所处的困境。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应多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比尔博士当时所处的困境。尤其是品位词语“银装素裹”“荒芜人烟”,通过反复朗读,品位其困境。“既……又……”的句型训练,可以更进一步地让学生感悟到比尔博士当时处在的重重困境。
目标三:能展开想像,通过对文本的品读,进行说话练习。
在具体学习比尔博士是如何想办法实现自己愿望时,先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再出示练习:“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阳光!冰块!有办法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当时比尔博士在看见阳光时怎么想,在看见冰块时怎么想,最终使自己摆脱困境。
这样的设计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他们自身对文本的感悟与想象结合起来,有机地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目标的制定,每一个环节都并非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通过语言实践的手段,如朗读、说话等,感受词语的内涵是内在的;联系上下文揭示出文章里面的深意才是最核心的。
四、关于教学设计
作者通过比尔博士在困境中想出“用冰点火”的办法使自己获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朗读、感悟为主线,品读主人公的精神。
(一)外设环境,激发兴趣
比尔博士当时所处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熟悉。因此我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有关当时冰雪覆盖的录象,让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器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以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理解平时我们是怎样来点火的,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夯实基础,积累词句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字、词、句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夯实基础的最好途径。
1.语言文字的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学生可以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例如:通过理解“银装素裹”“荒芜人烟”感悟当时主人公所处的困境。不仅如此,可以让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积累好词。例如:身处绝境、绝处逢生。
2.生字的学习:
这是学生基本功的表现,在课文学习中,有些生词对学生来说需要反复提醒,为今后打好基础。如:博、凸的笔顺。
3.词语的辨析:
将词语的辨析融入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这样可以不让学生感觉非常呆板、枯燥。例如:学习“失控、失灵”,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它的意思。
(三)通过朗读,品位内涵
语文学习其实就是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读有些句子。有时候并不需要老师多说,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朗读的基础上去感悟。例如:在朗读当时环境的句子时,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反复朗读,感受当时的困境。
(四)展开想象,训练语言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不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学习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并能灵活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练习说话的练习,旨在让学生在读懂课本文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后反思
一、激发兴趣是课堂教学立足之本
在教学过程中,导课时激发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尤其是思想上的准备。这是老师会选择一些语言、图片、影象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上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在《用冰点火》中,老师会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于课文内容的资料选用同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针对课文内容,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补充,如:文字、图片、影象等资料。在《用冰点火》中,老师选用在冰雪世界的影象资料,让学生感悟当时的情况,感受当时比尔博士所处的困境。
兴趣是成功完成任何事情的基础,只有想做,只有对内容本身感兴趣,才可能用心去完成任何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二、关注语言文字,品位语言魅力
语文学习是什么?应该就是让学生品位语言文字的魅力。我认为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应该关注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品位语言文字,还不能忽略最基本的字、词的教学。
1.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在部分字词的学习上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如果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忽略字词教学,那么这些易错词将会在学生的笔下一直被写错。
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设计的几个字词的教学则显得尤为有效。“博”字的偏旁部首是很容易被小朋友写成树心旁。右上部分也常常会写成横折钩;“裹”字的字型很有特点,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所点拨,效果则会大不一样。
然而,这样的教学所需要的时间仅仅只有1、2分钟,效果则会很不错。
2.品位文字,感悟内涵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品位文本中的语言。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再通过老师的指引,理解文字中的内涵。在《用冰点火》中,老师先让学生品位词语“银装素裹”“荒芜人烟”,通过反复朗读,品位主人公的困境。在“既……又……”的句型训练,老师也安排学生更进一步地让学生感悟到比尔博士当时处在的重重困境。
文字的品读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平时的教学,要让学生懂得文字背后的内涵。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名言警句进行积累,这样的话,学生会在一定的时间“爆发”
训练材料
一、 给下面的字组词:
辨( ) 辩( ) 矿( ) 旷( )
窜( ) 蹿( ) 慨( ) 概( )
二、连词成句(注意加上标点符号)
1.离开 它 同伴 帮助 得不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列着 博物馆 珍贵的 许多 历史文物 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有 后有 追兵 强敌 紧急 情况 十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句 既……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二)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目,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到山顶,我和奶奶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眉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东面群山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乌龙山上,似乎整个大自然都在我的脚下,心情十分舒畅,好像进入仙境一般。 1、 请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遮天蔽日:
舒畅: 2、课文先写“我” 时看到的和听到的,再写 “我” 时看到的,最后写“我” 时的感觉。 3、“我”和奶奶眺望四周看到的景物有 、 、 、 、 等。这些景物是按 顺序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