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争吵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读《爱的教育》一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词。3、朗读课文,学习一至四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师板书课题,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读题质疑。(板书: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指生每人一个自然段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教学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假如你是“我”或者是克莱谛,此时心情会是怎样?你能通过抓住课文中哪些关键词语来体会,并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先说再分角色读1?4自然段。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
1、把课文回家再读两遍,注意抓住关键词,体会“我”、克莱谛的心情,读出感情。
2、书写生字词,并自听词语表上的词语。 3、继续看《爱的教育》一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语文活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听写词语表上的词语,同桌互改。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读后指生质疑。
①生: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质疑:什么叫“嫉妒”?可以说句理解。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问题。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假如你是克莱谛当时心理会是怎样的心情?应读出怎样的语气?(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想起……怎么也说不出来”。 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但他没有愤怒,而是悲哀。从这里,你觉得克莱谛此刻会想些什么?他是个什么样人?
⑥指生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评议。
⑦解决问题小泡泡。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再带着这种感情读第7自然段的对话。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回答问题。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从哪些句子可看出重归于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感情,再分角色读。
④读后在理解学生的疑问。“举起尺子”含义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7、解决“从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8、师:相信这个故事是大家最喜欢的,因为它好象就是写同学们之间的故事。
读了课文,懂得了什么?(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即可。)
9、读了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克莱蒂。因为他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他的确是个“好人”,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也可以说“我”,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三、作业: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体会父亲话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