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会认“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2、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我国古代的民间习俗,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诗歌,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理解大意,了解我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学案设计
1、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对乞巧节有个大致的了解。
2、 自学生字词。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霄”字,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课前同学们那都看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谁能够根据这一传说来说说这首诗究竟讲了些什么?
4.吟诵诗句,体会诗人的美好愿望,愿天下所有的女子都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简介古代“女工”以及“男耕女织”)。
(四)、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屏幕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五)、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六)、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板书设计: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自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根据学生的质疑讲解,鼓励学生串讲诗意。
5.感情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怀。
a.诗人借诗,以嫦娥自喻,抒发自己有所追求而最终事与愿违的失意、感伤情怀(简单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
b. 生练读,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识写生字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4.认读生字。
5.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四)、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板书设计: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