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 学习运用联想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
感受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穷苦人民的品质。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
3、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 “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出示读)
4、贝多芬的音乐是如何造福于穷苦人的? 这与《月光曲》的创作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让我们透过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贝多芬是在什么情况下第弹一首曲子的?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1)盲姑娘的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特别注意?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3)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
(4)“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不是随便说说呢?
l 一个姑娘说" "男的说",谁能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板书: 男的( )地说 一个姑娘( )地说
l "那有多好啊!"要把这姑娘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弹琴的心情读出来。
l 同座对读,指名两人。
(5)听贝多芬弹琴是盲姑良梦寐以求的愿望,她为什么说是随便说说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 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7)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曲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票价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7.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哪些词语说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确实太穷?自己说说看,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再练习读读。(一支、微弱、正在、旧、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
2、贝多芬为什么会走进茅屋为穷兄妹俩弹琴?
二、入情入境, 想象写话,欣赏音乐。
1、贝多芬为什么为盲姑娘弹第二首曲子?请默读第六、七自然段。
2、学生汇报。
3、出示:“弹得多么……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文中的“您”为什么出现两次?该怎样读?
4、你从盲姑娘的话中体会到什么?
5.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8、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 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 他心想( ) ,他借着清幽的月光, 按起了琴键。
9.进一步了解贝多芬, 联系上文, 想象写话, 体会贝多芬内心的情感。
课外资源: 我为什么要作曲, 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贝多芬
10.欣赏《月光曲》片段。( 教师以《月光曲》为背景音乐诵读兄妹俩听贝多芬弹琴时的联想部分)
11、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
1.师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2.文中哪些内容是描述《月光曲》的内容。
3、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
四、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1、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2、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读读。
3、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4、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五、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1、“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2、“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次。"
板书设计: (好奇) 听到琴声????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轻柔、舒展 (感动) 兄妹对话????进屋演奏 月下海啸图??急促、剧烈 (激动) 巧遇知音????再弹一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