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生物
按教材浏览: pep人教版 北京版 北师大版 部编版 鄂教版 各版通用 沪教版 冀教版 鲁教版 其他版本 苏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语文版
最新资源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二
相关分类
初三语文试题
当前位置:主页>初中语文>初三语文试题>>>2017-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下载详细

2017-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下载

名称 2017-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学科 语文
类型 试题|试卷
大小 23 KB
年级 初三|九年级
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
添加 admin 审核 admin
时间 2017-11-06 08:47
点击
评价 ☆☆☆☆☆
木林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九年级  语文(上册)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                  
考生注意:
1、  全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侧的相应位置。
3、  答题统一用黑色笔按要求答在试卷上,不得用其他颜色笔作答。
4、  不得另加附页,附页答题不给分。
A卷(100分)
一、积累与应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分外(fèn)      解剖(pāo)     深邃(suì)       余晖(huī)
B.忐忑(tè)       伫立(zhù)     浩瀚(hàn)       禁锢(jìn)
C.颓废(tuí)      弥留(mí)      灵柩(jiù)        襁褓(qiáng)
D.繁衍(yǎn)     强聒(guō)     颤动(chàn)      亵渎(xiè ) 新 课  标第  一 网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余晖    借鉴   陨落          B.灰烬   侮辱   辩护
C.栖息    风骚   嗔怒          D.昏晕   丝缕   蕴涵
3.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故乡》作者鲁讯,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人,他与契诃夫、欧·亨利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康有为。他曾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我们要学会沉下心来读书,决不能浮躁地断章取义,以致于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B.王献之的草书写得非常漂亮,让人叹为观止。 
C.这次改革的成功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争取再接再厉
D.我们学校到浙西大峡谷春游,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大家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http://www.xkb1.c om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6.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9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
(2)                                 ,燕然未勒归无计。
(3)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5)了却君王天下事,                                 。
(6)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愁的名句,请你调动积累写出一句。
                                   ,                                。
(7)紧张而繁重的初三生活虽然让许多同学意志更坚、信心更足,但的确也让一些同学感到身心疲惫、心灰意冷,请你用古诗词中表达乐观、豪迈之情的句子来鼓励他们  
                                   ,                                                  。
7名著填空。(6分)
(1)《水浒》作者______,朝代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_____位梁山好汉.
(2)某中学图书馆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卡片。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傅雷家书》
书名:              作者:            w   W w  .x K b  1.c o M
二、          阅读理解(20)
学会感恩
①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甲:        ,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③没错,感恩的敌人,是乙:       。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④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⑤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丙:    ,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呜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摘自《读者》2004年13期,有删改) 
1、请为文章空缺处选择恰当的成语,将代码填写在下边相应的括号里。(3分) 
选项:A.唯我独尊    B.滴水之恩   C.忘恩负义 
甲 (   )        乙 (   )        丙  (   )              http://www.xkb1.c om
2、在第②段末尾,作者写道:“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在生活和生命两个方面,我们需要对谁感恩?(6) 
①面对生活:  
②面对生命:
3、从本文可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之所以不懂得感恩,是因为:(2分)
 
 
4、阅读文章第④段,请将本段的中心句摘录如下:(2分)
请你为这一观点再提供一个事例:(3分)
 
5、有人说:“现在的青少年不懂感恩”。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接着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就这一话题,说说你的真心话,50字左右。(4分) 
材料一:在前不久举行的“楚才杯”作文竞赛中, 4200多名考生有近3000名讲述了自己被妈妈逼着参加奥赛、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的“悲惨遭遇”。在这些孩子的笔下,妈妈是“如来佛”,是“变色龙”,是“母老虎”……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23日) 
材料二:一位农村孩子罗某在离家出走前给父母留言:“爸爸,您虽然对我很好,但我丝毫未察觉,因为您限制了我的自由。……我在家里,什么都不敢做,仿佛这不是我的家一样,我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反而觉得有些陌生了…… 
(摘自《南国早报》2005年6月11 日24版) 2017年
材料三:有的家长指出:“放过母亲们,与其谴责妈妈,不如更多地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激,学会体谅,学会承担责任。”更多的妈妈则寄希望于将来孩子长大懂事后明白妈妈是为了他们好。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23日) 
  我认为  
三、作文(5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http://www.xkb1.c om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为《在尝试中成长》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600
                                       
 
                                       
 
                                       
 
                                       
 
                                       
 
                                       
 
                                       
 
                                       
                                       
 
                                       
 
 
 
B卷(50分)
四、阅读(13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新-课 -标 -- 一-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2.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
3.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4分)
答: 
 
 
五、文言文(16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6分) w    W w .X k b 1.c O m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       (2)以君为长者,故不意也(        )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4)非若也(          ) 
(5)长跪而之曰(            )                     (6)寡人矣(          ) 
2、本文讲述的事,表现唐雎                          的精神。(2分) 
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 王            和            的特点。(4分) 
4、翻译下列句子: (4分) 
(l)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六、诗词赏析。(7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3题。
(一)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诗中通过                  和                      两个外在的行为举止来表达她对夫死、家亡、国破的浓浓哀愁。(2分)
2.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B、“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C、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闻说”“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
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这种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很新鲜、奇特,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3、写出两句表现愁苦的句子:                     ,                         。(2分)
七、综合性学习(14分)
1.某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一则消息,交稿前,请你做些修改。(5分)
    ①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九年级(一)班最近组织了毕业晚会活动。②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逞其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③有歌舞、朗诵、合唱、相声、小品等。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展望了未来。晚会过后,该班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1)句①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一词改为“     ”。
  (2)句②中,词语“     ”使用不当,应改为“          ”。
  (3)句③中,有词语并列不当,应删去“         ”。
2.晚会后,你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天上学路上,邻班一位同学问你:“学习这么紧张,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划得来吗?”请你用一两句得体地话回答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5分)
                                         
                                                                        
3、[海报宣传]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影响,班长负责设计一张海报。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2分)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是的,花季雨季的我们,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都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要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用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击奋斗,才能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1)宣传语:拥有青春五彩梦,____                    _ 。(2分)
(2)[扳块设计]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2分)
示侧:板块一:青春的宣言    板块二:青春座右铭
      板块三:              板块四:            
w   W  w .x K b  1.c o M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197828 帮助
本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不用注册!点击顶部的教材,可以浏览相应教材的最新资源.点击上面"进入下载地址列表"链接,进入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本站课件、试题、教案等免费下载。大多是rar压缩包,解压缩后是ppt、doc、swf、exe等
中“2017-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试题|试卷”
中“初三|九年级|2017-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试题|试卷”
中“2017-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试题|试卷”
中“新课标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 考试卷 2017-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试题|试卷”
上一篇:2017秋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下一篇:木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收藏]   [推荐给好友]   [挑错]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12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