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庐、炉、紫、遥、川、疑”六个字。
过程与方法:
熟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朗诵古诗,理解整首诗的含义。
2 通过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诗,标题是《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在学习之前,我想了解有哪些同学去过庐山,看到过庐山的瀑布吗?(出示庐山图片)
新 课 标第 一 网
(A 看过就让学生描绘一下庐山瀑布景色。B 没看见,就省略该环节)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是怎样描绘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
(1)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2)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出示生字词
lú lú zǐ yáo chuān yí
庐 山 香 炉 紫 烟 遥 远 前 川 怀 疑
http: //www .xkb1.com
1.指名领读,正音。
“川”是前鼻音,“紫、疑”是整体认读音节,“紫”还是平舌音,“川”是翘舌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四、感悟诗意。
(一)师读第一行诗,学生思考该行诗意 。
1.指名回答,通过学生争论来理解诗意。
(香炉峰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紫色的烟云)(板书:生紫烟)
2. 齐读,想想这行诗主要是望什么的景色?(望庐山的景色)
(二)第一组读第二行诗,其他学生思考这行诗的意思?
1. 这行诗作者把描写的视线移到哪儿呢?(瀑布)
2. 指名回答该行诗意。
(远看瀑布像一条河流高挂在前面的山崖上)(板书:挂前川)
3.师:有哪位同学能够把两行诗连起来说说?
4.指名回答并齐读两行诗。
(三)第二组读第三行诗,其他学生思考这行诗的意思?
(飞一样的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足有三千尺)
1.这行诗写了瀑布的哪些特点?
①流速快、急。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飞流、直下)(板书:直下)
②长。你又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三千尺)
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长吗?(夸张、说明瀑布的长)
2. 齐读该行诗,体会瀑①②布流速快、急、长的特点。
(四)第三组读第四行诗,其他学生思考这行诗的意思?
(瀑布像银河从天空中最高处落下来)
1. 这行诗是写作者看到的景象吗?哪个字告诉我们的?(板书:疑)
2. 齐读该行,体会瀑流倾泻的气势。
3. 指名说出三、四行诗的意思并齐读这两行诗。
五、总结、体会思想感情
1. 齐读全诗,结合图画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说一下诗意。
2. 畅谈学后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w W w .X k b 1.c
3. 指导背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看着课文的插图,你把庐山瀑布比喻成什么?
3请用夸张的手法写一个句子。
参考答案
1.略
2.例如:庐山的瀑布就像织女的机丝悬挂在山前。
3.例如: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板书设计】
X k B 1 . c o m
庐山 生紫烟
远望 直下
望庐山瀑布 瀑布 挂前川
感受 疑
【课后反思】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去过庐山,看到过庐山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新|课 | 标|第 | 一| 网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没有把三、四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古诗诵读课。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w W w .x K b 1.c o M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介绍】
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一)生平
1.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但是由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据说是因为他作的《清平调》得罪了当时宠冠后宫的杨贵妃(杨贵妃认为“可怜飞燕倚新妆”几句是讽刺她)而不容于宫中。
2.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李?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3.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葬当涂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关于他的死,还有多种不同的传说,一说便是他在舟中赏月,失足坠水而死。
(二)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瀑布的古诗
1.《绝句》王安石
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2.《开先寺》 李梦阳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3.《瀑布》 范仲淹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4.《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5.《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6.《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