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文)
15.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文章共4个自然段,按起因、经过、结果安排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文中精准规范的语言,如“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挖通大河”“劈开大山”等动宾搭配的词组值得学生咀嚼品味积累;文中“九条”“九座”“十三年”“三次”“十多岁“等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
新 |课 | 标|第 |一| 网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大新疆,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些在蜜糖中长大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不太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教学本课,可以与现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相联系,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大爱之情。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你知道的英雄、伟大人物?(生自由说)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英雄——禹(板书课题),齐读三遍。
3、简介禹,质疑,从题目上,你们可以看出文章写大禹什么事吗?
[一步步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分别说说哪个自然段写治水前、治水、治水后。
2、出示小黑板,指名填空。
第( )自然段写洪水危害老百姓;
第( )自然段写大禹治水经过及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 )自然段写洪水被制服,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这一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脑子里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3、检查自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