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英语 | 小学数学 | 小学语文 | 小学其他 | 小学美术|小学科学|小学思品
按教材浏览: 北京版 北师大版 部编版 鄂教版 各版通用 沪教版 冀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苏教版 西师大版 新课标人教版 语文A版 语文S版 语文版 浙教版
最新资源
2024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反思全册
2022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2021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小结
2021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2021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核心考点
相关分类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当前位置:主页>小学语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27丝绸之路教案反思作业题详细

27丝绸之路教案反思作业题

名称 27丝绸之路教案反思作业题
类型 教案|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大小 16 KB
格式 doc
年级 小学二年级
教材 语文版
上传 admin 审核 admin
时间 2018-02-23 21:46
点击
评价 ☆☆☆☆☆
                            27 丝绸之路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忧心忡忡”“兴风作浪”、“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以及丝绸之路的来历。
3.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
3.感受张骞的勇气、智慧、坚定的信念和爱国情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准备: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视频。
      2.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丝绸之路,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两千多年前的故事吧!齐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质疑。
生1:什么是丝绸之路?
生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括号里的注音读准确。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出示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建立 忘记 抗击 吃苦 虽然 这条 运到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同桌抽读,指名读。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1自编儿歌:“六一”就是立。
2猜一猜:弓身上前不示弱。(虽) 
3熟字加一部分:云+辶——运,古+艹——苦,亢+扌——终,己+讠——记。
(3)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容易读错的字:“虽”是平舌音,“吃”是翘舌音,;“抗”是后鼻音。
容易写错的字:“记”的右面不要写成“已”。
区分形近字:苦——哭  条——冬  运——远 
(4)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哪些字是上下结构:苦、虽、条
  说说哪些字是左右结构:记、抗、吃
  说说哪些字是半包围结构:运
  说说哪些字是独体字结构:立
3多媒体展示要求会写的字的动态书写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跟着书写。要写好这些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吗?
如,“运”字“辶”的平捺要长,托住被包部分。
“虽”“口”要写的扁一些。
“抗”左窄右宽,第七笔是横折弯钩。
3.请翻开课后的“我会写”,边观察边书写。老师提醒:做到“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
4.写好后先自评,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打上点;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或自由选择某个伙伴的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共性问题,利用展示平台,师生共同评议,以点带面地加以引导。
5.请把自己想写的字,自己认为还不够满意的字再写写。写完后,小组推荐,师生评议,写得好的奖给一颗“书法星”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2.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7 丝绸之路
                  
                   云+辶——运    亢+扌——抗   
                   古+艹——苦    口+虫——虽          
课后反思:
1.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我采用读题质疑的方法,由学生自主提出了几个问题: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识字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自编生字儿歌、猜谜语,也可以让学生自编生字儿歌,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词语的理解、书写指导,还是理清脉络,内容概括,步步跟进,踏踏实实。
3.在第一课时词语教学非常重要。这节课上,生字扎扎实实,中规中矩;词语理解形式多样,“奔”字的音选,据意择音;“周旋”一词,提供多义,学生择意……可谓高度重视,良苦用心。
4.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交流,不但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使学生对丝绸之路产生
    回顾课堂,也有很多不足,比如以上这些环节老师的提供的较多。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的指导要起到真正地为学生引导解疑,以后在这方面我要转变思想。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____”标出来。
获得(huò  hòu)     继续(jì  jī)    努力(nǔ  nǚ)   
丝绸(chóu cóu)     软禁(jìn jīn)    
2.读拼音,写词语。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jì         suī             chī            yùn
忘                    然              苦             到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远(     )    立(     )    虽(     )    苦(     )
运(     )    产(     )    贵(     )    哭(     )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张骞带着一百多人,进入_______________的荒漠。
(2)大宛王_____________地接待了他们。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获得(huò  hòu)     继续(jì  jī)    努力(nǔ  nǚ)   
丝绸(chóu cóu)     软禁(jìn jīn)       
2.     记 虽 吃 运
3.     远方   建立  虽然  吃苦
   运动  生产  贵重  哭笑
4.(1)广阔    (2)热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以及丝绸之路的来历。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导入: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出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张骞从我国的长安(西安)出发,带着一百多人踏上了这条漫漫长路,这一路之上他都遇到了哪些苦难?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把你觉得能体现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历尽艰辛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2.把你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全班交流。
(1)“他们寡不敌众,有的被杀死,其余的都成了俘虏。”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寡不敌众”: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2)“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
 (什么叫“软禁”,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张骞等人马不停蹄,继续向西行进。他们常常忍饥挨饿,吃尽苦头,终于到达一个叫大宛的国家。”
(引导学生抓住“马不停蹄”“常常”“忍饥挨饿”“吃尽苦头”体会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从而体会出“终于”的意思:到底,最终,表示所意料的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
三、品读课文。
1.“十一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引导学生抓住“十一年”体会时间久,张骞受的磨难多。“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体会张骞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怀。)
2.“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长安。”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度过了这艰难的十三年?是什么原因使他手中的汉节13年来不离不弃?不着急回答,让我们再回想一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经历,静静地读一读。
4.学生自由说。(勇气、毅力、智慧、坚定信念、爱国……)师相机板书。
过渡:其实张骞此行并没有完成汉武帝要他联合西域国(也就是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是却为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更为汉朝打通西域奠定了一个基础。
四、了解来历。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丝绸之路的来历。
2.自读课文,同桌互说后。
3.集体交流。
五、拓展延伸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27 丝绸之路
                         历尽艰辛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张骞(长安)                    西域
                       坚定信念、爱国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抓住文章的重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以及丝绸之路的来历,让学生反复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地自读自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体会张骞的坚韧、勇气、智慧、坚定的信念、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产生民族自豪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回顾整堂课,我觉得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备课预设不够,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如,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孩子们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如果课件上有相关资料——丝绸之路的地图或张骞通西域的有关影片剪辑,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历史、地理等背景的前提下去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今后我要在备课时多下功夫,提前预设,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寡不(    )(    )      (    )(    )停蹄
  忍(    )(    )饿       源源(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课讲了                   ________________ ,赞扬了张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中国的丝绸等各种商品_______________地经过西域运到_______,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_______________的商路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
(1)写出文中你喜欢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画出来。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通过读短文,请你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敌众  马不  饥挨   不断
2.(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   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2)源源不断  西亚  贯通中西方  丝绸之路
3.(1)示例:色彩斑斓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翩翩起舞
(1)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
(3)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4)示例:1.蝴蝶谷在哪里?  2.为什么蝴蝶生长在蝴蝶谷?
 
w   W  w .x K b  1.c o M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199450 帮助
本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不用注册!点击顶部的教材,可以浏览相应教材的最新资源.点击上面"进入下载地址列表"链接,进入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本站课件、试题、教案等免费下载。大多是rar压缩包,解压缩后是ppt、doc、swf、exe等
中“语文版 小学二年级 新教材二年级下册 27丝绸之路教案反思作业题 教案|教学设计”
中“27丝绸之路教案反思作业题 教案|教学设计”
中“小学二年级 27丝绸之路教案反思作业题”
中“27丝绸之路教案反思作业题”
上一篇:28胸有成竹教案反思作业题  
下一篇:26晏子劝齐王教案反思作业题
[收藏]   [推荐给好友]   [挑错]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12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