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曹冲称象
教学
要求
|
1.学习曹冲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词义。
3.积极探究,提高理解能力。
|
重点
难点
|
1.学会生字,积累新词。
2.理解课文,比较句子。
|
教学
课时
|
两课时。
|
[1]曹(cáo) 冲 称(chēn?) 象
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很[2]高兴①,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段导读:这是故事的开端,写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zhù)子。[句导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一边看一边[3]议论②:“这么大的象,到底③有多重呢?”
段导读: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朗读时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děi〕造一杆(?ǎn)大秤(chèn?),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句导读: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4]宰④(zǎi)了,割(?ē)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句导读:“直”表示曹操不停地摇头,说明他很不满意。]
段导读: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的用秤称。曹操听了直摇头。说明这些办法都不行。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人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曹操的儿子曹冲[5]才⑤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sōu)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⑥着水面在船舷⑦(xián)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6]为止⑧。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句导读: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了不愿把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体会曹冲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段导读: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7]曹操微笑⑨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段导读:“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曹操对曹冲的称象方法很满意,按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朗读时,“果然”要读得重些。
1.学习生字,积累新词。
2.鼓励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规范书写。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字、新词卡片。
一 读课文,画生字、新词
二 小组互动,学习生字
三 集体交流,学会生字
学生甲: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杆(gǎn)、割(gē)、舷(xián)。
学生乙:有的字可以通过基本字加部首记忆,如“中+冫冲”“告+辶”“造”“氵+冗”“沉”。
学生丙:用换部首的方法也便于记忆,如“低底 ,轮论”。
学生丁:“重”可以分为两部分,上面是“千”,下面是“里”。
四 练习书写,老师作重点指导
“重”的“千”和“里”共用一个竖。
“沉”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七笔是横折弯钩。
“底”半包围结构,注意撇要写长些,斜勾和竖提落在同一水平线上。
五 认读词语,扩词积累
冲:冲突 冲洗 冲茶 冲锋陷阵 首当其冲 议:议论 建议 提议
论:讨论 评论 理论 就事论事 杆:秤杆 笔杆 枪杆
岁:年岁 岁月 岁数 造:制造 创造 造句 闭门造车 登峰造极
六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曹冲是谁?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
1.理解课文,懂得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想出好办法解决问题。
2.比较句子理解词义,朗读课文。
《曹冲称象》光盘或依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
一 题目导入
读题目,谁能给大家提出学习这篇课文的思考题?
学生甲:曹冲为什么称象?
学生乙: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学生丙:曹冲称象的结果如何?
二 理解课文
1.指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在文中找答案:曹冲为什么称象?
学生甲: 曹操想知道这头象的重量。(读第1~3自然段)
学生乙:别人称象的办法曹操都不满意。(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
老师投影:①曹操听了摇摇头。
②曹操听了直摇头。
比较体会:①不满意。②非常不满意。
别人提出了什么办法,让曹操这么不满意呢?
指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
学生甲:造大秤,但没有人拿得动。
学生乙:宰大象,没意义。
2.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1)自读第4自然段,把称象的过程按顺序画出来。
(2)看光盘或课件,体会称象的过程。
(3)记一记称象的过程,老师板书。
①大象上船,画线。②大象下船,装石到线。③称石头重量。
3.这个办法好吗?结果如何?
(1)小组探究。
(2)全班交流。
三 整合感悟
1.把曹冲的办法和那些官员的办法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甲:曹冲真聪明,想出了别人想不出的办法。
学生乙:曹冲真了不起,因为他当时只是个孩子。
老师投影,学生比较: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可以把“才”换成哪些词理解?(刚刚;只有。)说明曹冲还很小。
学生丙:曹冲爱动脑,不是张嘴就说。
学生丁:曹冲平时肯定注意观察,爱看书,懂得很多知识。
2.你还想出了什么称象的办法?
例:造大秤,一边放石头,一边放大象。……
3.欣赏《曹冲称象》的光盘(动画片)或边朗读边看课件。
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代替大象的办法,简便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可安排拓展课文这一环节,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师可提问:“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可以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就方便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这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
1.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中 冲(冲动) 仑 论(议论)
种(种下) 轮(车轮)
2.在括号里填恰当的量词。
一(头)象 一(杆)秤 一(棵)大树
一(条)线 一(艘)船 一(根)柱子
3.读句子,想一想,写一写。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1)这句话是围绕这头象高大的特征写的。
(2)照样子,填写句子。
夜空里,月亮弯弯的,像一只小船。
天上的白云一朵一朵的,像一群群绵羊。
4.读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后,你想对曹冲说些什么?
“曹冲, 。”
一 人物简介
1.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220),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凉著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2.曹冲
曹冲 (196~208),字仓舒,曹操的儿子之一,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建安十三年(208年),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年仅十二岁。
曹冲为人仁厚,通情达理。当时战乱频繁,所以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按当时的法律,这是重罪,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处死。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冲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他们先等几天。曹冲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曹操见了问他,他就说:“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发愁。”曹操说:“这是胡说,不要担心。”不久曹操听说了马鞍被咬的事,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于是没有追究这件事。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
二 “说曹操曹操到”的来历
汉献帝在李?(jué)与郭汜(fán)火并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李郭联军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奉曹操之命率军前来“保驾”,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官封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三 精彩教学实录节选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曹冲称象)适时认识生字“曹”“冲”。
2.板书课文题目质疑:
读课文题目,认识生字“曹”“冲”。围绕课文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 适时范读指导。(1)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听。
4.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办法为什么“直摇头”?(1)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围绕核心问题讨论,避免烦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明。
5.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6.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
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这样的设计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