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草船借箭 |
本教学设计是第( 1 )课时 |
学情分析 |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预设目标 |
知识技能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
过程方法 |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教育学生博览群书,学习诸葛亮宽阔的胸怀,识大体的品德,将来做社会有用的人。 |
教学重点 |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
课前准备 |
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
主要环节 |
教与学的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二次备课 |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
|
主要环节 |
教与学的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二次备课 |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师生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http://www. xkb1.co m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w W w .x K b 1 .c o M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对于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节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
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课外延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