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情
分
析 |
任教年级 |
五 |
学生人数 |
53 |
男生人数 |
28 |
女生人数 |
25 |
上期成绩 |
|
人平分 |
79.35 |
及格率 |
90.57% |
优秀率 |
37.74% |
本学期,五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植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的创新人才。
本次教学班级为五(1)班,全班53人,原有语文基础较好,但本班后进生也比较多。平时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培养和辅导。 |
本
学
期
教
育
教
学
目
标 |
1、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211个,其中会写138个。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质疑问难。w W w .X k b 1.c O m
3、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联系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6、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指定的课文。新-课 -标-第 -一-网
8、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9、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10、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12、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13、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4、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15、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16、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
本
学
期
教
学
内
容 |
教材知识体系特点:
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4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
本册阅读课文共30篇,其中讲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大都是新编课文,以相对集中的话题分为8个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每课单列,分别编排在4个单元的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内容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本册安排8次习作。习作内容来源于单元话题、课文内容以及儿童生活。这有利于儿童将知识积累迁移到习作内容中去,有利于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使他们有话可写。
“语文活动”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共8次。它不只是单元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还是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在综合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本学期教学重点:
认识211个汉字,会写其中138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认真倾听;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
本学期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趣味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
本
期
拟
定
参
加
的
教
研
活
动 |
教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研活动:w W w . x K b 1.c o M
1、单周一: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2、双周一:参加集体备课。
3、参加校本岗位实践活动。 |
本
学
期
采
取
的
主
要
措
施 |
1、识字教学应根据课文中生字的数量多少、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形成独立识字能力。
2、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语文实践。
3、加强朗读,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在读中把握文章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在读中感悟,从读中理解,在读中了解段的构成,初步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4、增强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加强训练,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5、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文情怀。
6、把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和内容设计,借助提示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活动内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
7、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问。
8、注意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谈的能力。
9、把握习作的编排及板块设计的意图,发挥教材优势,注重习作过程的指导。
10、根据习作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1、从观察人手,先说后写,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12、改革习作教学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宽习作的时空,倡导生活作文。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3、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学习与运用。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巩固、迁移、深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15、联系学生自身经验,沟通学生生活的具体性、丰富性与学习语文的抽象性、典型性之间的渠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开拓语文学习的新视野。
16、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活动的过程,强调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
课外辅导安排 |
每周二:培优
每周四:辅差 |
教
学
进
度 |
时间 |
周次 |
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 |
备注 |
9.01—9.07 |
1 |
报到。第1、2课 |
|
9.08—9.14 |
2 |
第3、4课,习作1、语文活动1 |
|
9.15—9.21 |
3 |
第5、6、7课 |
|
9.22—9.28 |
4 |
第8课,口语交际、习作2、活动2 |
|
9.29—10.05 |
5 |
国庆放假 |
|
10.06—10.12 |
6 |
第9、10、11课 |
|
10.13—10.19 |
7 |
第12课,口语、习作3、活动3 |
|
10.20—10.26 |
8 |
第13、14、15课 |
|
10.27—11.02 |
9 |
第16课,口语、习作4、活动4 |
|
11.03—11.09 |
10 |
第17、18课,期中考试 |
|
11.10—11.16 |
11 |
第19课,口语、习作5、活动5 |
|
11.10—11.16 |
12 |
第20、21、22课 |
|
11.17—11.23 |
13 |
口语交际、习作6、活动6 |
|
11.24—11.30 |
14 |
第23、24、25课 |
|
12.01—12.07 |
15 |
第26课,习作7、活动7 |
|
12.08—12.14 |
16 |
第27、28、29课 |
|
12.15—12.21 |
17 |
第30课,口语交际、习作8、活动8 |
|
12.22—12.28 |
18 |
总复习 |
|
12.22—12.28 |
19 |
总复习 |
|
12.22—12.28 |
20 |
总复习 |
|
12.29—1.04 |
21 |
总复习 |
|
1.05—1.11 |
22 |
期末测试 |
|
教研组审批意见: 签名(章) 时间
学校审批意见: 签名(章) 时间 |
|
|
|
|
|
|
|
|
|
|
|
|
|
|
|